以文明乡风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漳州市文明乡风建设工作综述
创始人
2025-07-09 15:47:45
0

转自:文明风

文明风7月9日讯 乡风文明,重在塑形,要在铸魂。行走在龙江大地的广袤乡野中,放眼可见村容整洁、院落有致、邻里和睦,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近年来,漳州市深刻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将文明乡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总体要求,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创新载体激发动能、补齐短板提升品质、精准突破见实见效,一幅以“文明乡风”为鲜明底色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建立“一套机制”

统筹文明乡风建设新发展

漳州市从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出发,聚力措施、阵地、队伍三项建设,打出文明乡风建设组合拳。

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福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印发《漳州市深化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方案》《关于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漳州市文明乡村建设专项小组会商机制》等文件措施,出台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移风易俗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全市2103个村均建立起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定期开展乡风评议,组织文明新风主题活动。在市直机关组织开展“机关联动乡村,党建引领振兴”,以党建“组合拳”提升“三农”加速度。健全文明村镇动态管理机制,推动文明村镇创建走深走实,全市涌现东山镇铜陵镇、长泰区林溪村等全国文明村镇34个。

漳州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整合、激活、调配各类阵地资源,全市建成16个县级实践中心、132个乡镇(街道)实践所、2103个村(社区)实践站,并延伸拓展建设183个实践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提档升级、提质扩面。认真组织实施“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活动,着力推进首批6个省级文明实践单位、45个市级文明实践单位提质增效。漳州市城市展示馆为市民提供规划咨询、旅游景点查询等便民服务;东山县澳角村组建“澳角小红帽”,开展卫生清洁、敬老助残、文艺表演等志愿活动……阵地活力持续释放,文明新风可感可及。

在闽南一些农村地区,红白喜事曾经比拼豪车、彩礼、排面、大餐,群众颇有微词。漳浦县石榴镇象牙村以“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党员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队”模式,为婚丧简办家庭提供“全家福”“孝道字画”等特色服务,重塑乡村礼仪新风。全市各地凝聚起科技能人、道德模范、五老人员、返乡大学生和乡贤等人才资源,组建有技能、具特色、接地气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市共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7000多支,登记注册志愿者超80万人,服务时长累计超1600万小时。近年来,全市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培训2000余场次,培训移风易俗劝导志愿者5.3万余人次,“微光队伍”成为文明乡风的传播者、践行者。

激发“两项动能”

点燃文明乡风建设新引擎

漳州市注重发挥“三正”名片、文化服务赋能文明乡风建设作用,开启乡村善治“金钥匙”,为文明乡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漳州将“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的“三正”理念深度融入乡村治理,以思想价值引领涵养淳朴民风、播撒文明火种。组织“百名新时代宣讲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进田间地头,用“百姓话”讲好“家国事”,累计开展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万人。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狠刹歪风陋习。2023年以来,全市组织移风易俗“三好”典型深入乡村分享交流经验心得超1万场次;编印发放《漳州市乡风文明宣传册》《漳州市文明乡风建设工作汇编》等,供全市各地学习参考、交流互鉴;大力倡导“婚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全市举办集体婚礼、颁证仪式15场次,发放倡议书8万余份,4500余人次参与宣导活动。“三正”理念如春风化雨,悄然重塑漳州乡村的精神风貌,引领广大村民群众在“存正心”中凝聚共识,于“守正道”下笃行实干,借“养正气”而化育新风。

“龙文区好景致,移风易俗做好事,讲文明守道德,改陋习树新风,办宴席有度不铺张,自觉抵制高彩礼,婚事新办人人夸奖……”在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洛滨村,这首锦歌《移风易俗新风尚》家喻户晓,用群众的语言倡导婚育新风、文明乡风建设。近年来,漳州市围绕“田园都市、文化名城”目标,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实施“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和闽南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启动“戏剧进乡村、文化促振兴”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开展“二月二龙抬头 百米长卷绘龙韵”“浴兰时节动端午四十开”品味端午汉服活动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开展“行旅世界心归平和”全国四季村晚(冬季)活动。全市以百姓大舞台、乡村戏台等为平台,培育扶持龙海区常态化的激情广场文化惠民演出;东山县的东山歌册、南音等专场演出;平和县的“福文化”传统戏曲惠民公益演出;南靖县的“福建土楼·福地南靖,福兴楼前送福气”主题活动;龙文区的“百姓大舞台,全民村TV”系列活动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活力滋养乡风文明。

围绕“三个版本”

打造文明乡风建设新景象

漳州市立足实际、精准发力,实施“清沟扫地摆整齐”“拆旧拓新整漂亮”“穿衣戴帽扮靓丽”美丽乡村建设“三步走”战略,持续打造文明乡风建设新景象。

人居环境的洁净有序是文明乡风的根基。漳州市聚焦解决乡村环境“脏乱差”的顽疾,开展全域整治,“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爱护公物等理念逐渐内化为村民的行动自觉。目前,全市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无害化卫生厕所均实现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75.33%,长泰、东山基本实现全域无裸房。去年来,全市共建设“五个美丽”项目7660个,农村居住品质持续提升。

在环境整洁的基础上,漳州市致力于优化乡村空间布局,盘活资源,为文明乡风注入新内涵。全市广大乡村有序推进“老旧破危”房屋拆除和历史违建清理,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拆出来的空间,不是简单的留白,而是精心规划建设成村民活动广场、口袋公园、文化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成为凝聚人心、传播新风的重要阵地,这一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村民的审美水平和家园意识,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为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优美的环境依托。

在环境美、空间优的基础上,漳州市聚焦文化赋能和内涵提升,让文明乡风绚丽绽放。深入挖掘闽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本土特色资源,实施“古厝新生”计划,修缮保护传统建筑,建设村史馆、家风家训馆。云霄县下河村将百年古厝活化利用为“孝廉文化教育基地”,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平和县将“阳明文化”融入乡村景观与治理,弘扬心学理念中的向善力量。文化地标成为凝聚乡愁、教化乡民的精神家园。

聚焦“四个突破”

提升文明乡风建设新成效

漳州市聚焦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村规民约、人居环境等“四个突破口”,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文明乡风建设新成效。

漳州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地改变乡村风貌与群众精神面貌,诠释文明乡风建设的新内涵。针对人情攀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沉疴现象,制定完善红白事宜操办规模、酒席桌数、礼金数额等标准和约束性规范。2024年以来,全市通过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共节约资金近500万元。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文明实践我行动”“文明祭祀”“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等主题开展宣传活动5700余场次;以“万屏联动”模式常态化滚动刊播宣传标语、公益广告等达17.2万余次;以方言土话开展移风易俗文艺演出100余场次,发放文明殡葬宣传品2万余份。出台《漳州市公益性生命公园建设实施意见》《漳州市生命公园建设工作导则》等指导性文件,积极探索殡葬改革新模式,建设公益、生态、环保、节地的村级殡葬设施"生命公园"。截至目前,漳州全市共建设覆盖635个村(居)的生命公园,可提供60多万个穴位,满足农村群众今后30-50年的安葬需求。

依托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结合“邻里所站”特色品牌建设,围绕宣传宣讲、义剪义诊、看护照料、小修小补、助老送餐、邻里调解等开展文明实践精准服务。如邀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政策法规解读、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开展留守儿童成长引导、空巢老人精神关怀、村排村晚文化服务等。打造出“龙文区蓝田街道福隆社区:‘福’邻便民‘隆’情利民”“漳州高新区大桥社区:文明实践,幸福‘桥’见”“长泰区武安镇外武社区:‘小爱六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今年以来,各地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精准服务活动6000余场次,免费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文明实践的成效可感可见,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各地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农村,与村民代表共商制定村规民约,并引导村民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将“喜事新办、白事简办、违规酒席不办”等理念纳入村规民约。同时,村“两委”带头编写言简意赅的家规家训,并鼓励条件成熟的家庭参与,各村原本繁琐的村规、家训,已精简为“顺口溜”“三句半”“童谣” 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受群众喜爱,全市已评出首批优秀村规民约10个。各村广泛利用显著位置的户外广告板、文化墙绘、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发挥“村村通”广播作用,广泛宣传展示村规民约和优秀家风家训内容。如今,文明规范“抬头可见、耳边常闻”,村民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

漳州市各地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建设美丽庭院,组织专业人员帮助村民合理规划生活区、种植区和养殖区,安排志愿者上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的美丽庭院,提升庭院美观度。在全省和美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推选活动中,漳州市有20个美丽乡村庭院、11处微景观、11个公共空间、12片田园、5个休闲旅游点入选。2024年12月,福建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公布的8317户省级美丽庭院名单中,漳州市钟楚佳等970户榜上有名。近年来,全市新建改造乡镇公厕10座、农村公厕144座,让“小厕所”彰显“大文明”。如今,错落绿植、潺潺流水与整洁庭院交织成画,既守护村民“小确幸”,更筑牢乡村振兴“大舞台” 。

乡风净、民风淳、人心齐、干劲足。随着漳州市文明乡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陈规陋习逐渐破除,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龙江大地迎面拂来阵阵文明新风,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乡村振兴画卷正越绘越美。(中共漳州市委文明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广东邮电... 最新或2023(历届)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 广东...
最新或2023(历届)阳江职业... 最新或2023(历届)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阳江职业技术...
铅中毒到底多严重? 【#铅中毒到底多严重#?】多位专家介绍,#儿童铅中毒超九成都是吃进去的#。对于正在发育的儿童,铅中毒...
最新或2023(历届)罗定职业... 最新或2023(历届)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及开学时间和新生入学指南军训须知罗定职业技术...
施一公呼吁青年科学家拥抱AI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记者 张铃“AI发展特别快,它深入课堂、深入研究一线。小的方面,我天天用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