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来自镇江的王兆龙收到了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中考失误的他曾经就读于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年来,小伙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完成了“专转本”还考上了研究生,数学更是从37分提升到了107分。
王兆龙
在低谷中寻找星光
2015年夏,中考失利的王兆龙踏入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机电工程系1525班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习。父母的失望、亲友的质疑曾如阴云笼罩。“当时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回忆起点,他坦言。但职校并非终点——当了解到“专转本”这条升学路径后,希望的火苗重新燃起。
他抓住每一寸光阴:课堂永远坐在第一排,实习期间坚持“白天下车间,晚上挑灯复习”,成绩稳居班级榜首。在专业课教师周炎、姜广美的针对性辅导下,2020年,王兆龙成功考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迈出逆袭第一步。
跨越学历焦虑的深壑
踏入本科校园的第一天,王兆龙就锁定了新目标:考研。“当本科日益普及,我们必须看得更远。”他清醒意识到,研究生阶段的前沿项目、顶尖导师与行业资源,才是未来竞争力的核心筹码。
然而考研之路近乎残酷。除专业课外,政治、英语、高等数学均需从零起步。他将自己钉在书桌前,然而命运是残酷的,首次考研,他数学仅得37分,但他没有放弃。
王兆龙
70分跨越背后的方法论革命
37分的重击没有让他撤退。王兆龙在自我剖析中发现致命伤:依赖网课却疏于动笔,知识如流沙难以巩固。“二战”中,他彻底革新策略——
以“题海战术”重构数学根基:每日定量刷题,将抽象公式转化为解题肌肉记忆;建立错题攻防体系:每道错题标注薄弱点,针对性重复训练直至攻克;从输入到输出转型:网课仅作引导,核心精力倾注于笔尖的反复演算。
一年浴火重生。当考研成绩揭晓,数学栏“107分”赫然在目——较首战飙升70分!总分362分的他,终被苏州科技大学录取。
齿轮转动的密钥是永不停歇的双手
“命运的齿轮不会自动转向你,”手捧录取通知的王兆龙慨叹,“它只回应那些拼命推它前行的人。”从职校到苏科大,他用了八年;从数学37分到107分,他用一场自我革命验证:所谓逆袭,本质是认知迭代与极致执行的交响曲。
他的故事正掀起波澜。镇江高职校招生就业处(校企合作处)主任解鹤评价:“王兆龙的成长让我们看到,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始终敞开——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付出超越常人的代价去推开那扇门。”通讯员 刘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