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民天食品积极打造工厂游,让生产线变身风景线。走进民天食品的工厂,仿佛踏入一个神奇的食品世界。现代化的生产线上,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面粉在机器的运转下变成了美味的糕点。游客们沿着生产线缓缓前行,近距离观察每一个生产环节,从原料的筛选到成品的包装,无不展现出民天食品的精湛工艺。这里不仅是生产食品的地方,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老字号的魅力与传承。
中华老字号民天食品打造工厂游
虾油厂打开大门 生产线变风景线
暑期想来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旅行吗?民天集团所属民天食品工业园不久前推出融合古法酿造参观、体验的工业旅游项目,向公众开放预约。充满福州特色“虾油味”的工厂游感受如何?日前,记者前往位于闽清白中镇的民天食品工业园一探究竟。
游客在酱油露天晾晒场体验酱油搅缸。(民天食品供图)
工厂游的第一站是讲述中华老字号民天发展史的民天展馆。民天食品工业园的前身为福州民天食品厂,创始人王贤镇先生从福建协和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怀揣实业救国的理想于1931年和人合资办厂,最初主要生产酱油。由于技术与理念先进,民天食品厂很快打开市场,并将产品拓展到酿酒、糕点等。在民天展馆,如菠萝蜜般大小的盐巴结晶,已经不再生产的八角缸,各种旧照片都体现了这家食品企业的悠久历史。
走进酱油露天晾晒场,浓浓的酱香味袭来,一口口陶缸整齐排列,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如墨般的酱油成色,并了解酱油“日晒夜露”的自然发酵原理。
穿过酱油晾晒场,一阵海腥味传来,就来到本次工厂游的重头戏——民天鱼露(虾油)生产车间。民天鱼露制作要经过盐浸、发酵、浸提、过滤、灭菌、灌装环节。在充满阳光的晒台上,一个个装满初步发酵鱼糜的陶缸整齐排列,工人们拿着木杵在阳光下用力搅拌,让鱼糜与空气充分混合。待鱼糜充分发酵后,工人就会将竹篓插入缸内,将发酵产生的鱼露初成品过滤出来。
“最重要的就是阳光晾晒发酵环节,它使得福州鱼露的风味更加独特。”车间主任、民天虾油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勤介绍,民天鱼露传统制作工艺看似简单,但往往需要1年以上的制作周期。
时间的艺术是此次工厂游暗藏的主题。工厂游的下一站,民天酒车间,一坛坛经过时间沉淀的红曲酒层层叠叠排列成“百福墙”引人关注。“这是我们为工厂游打造的特色‘打卡点’。”民天酒车间主任林奇介绍。
在酒车间特意打造的酒体验馆展示了民天食品出品的红曲酒以及茉莉味、青柠味、威士忌风味果酒。“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非遗‘封酒坛’技艺。”林奇介绍,酿酒师将展示传统红曲酒坛的封口工艺,并指导如何层层密封,确保酒体长期发酵不挥发。在酿酒师展示之后,游客可以体验亲手封坛的一系列步骤,制作可长期珍藏的“私人定制酒”。
为了增加工厂游的互动性,游客还可以在此体验古法“打酱油”,使用复古竹制酱油提子,学习一提、一抖、一倒的标准手法,体验旧时打酱油的市井趣味。“游客对这些体验项目的反响都很不错。”林奇说。
“打造‘工厂游’,我们有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民天食品工业园总经理毛丽仙介绍,正式向公众开放“工厂游”之前,工业园各方面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且和闽清当地的温泉企业合作,接待他们的顾客。面向公众开放预约,不仅是为了打响民天食品的品牌,也希望向更多人宣传福州传统风味。接下来,民天食品将积极对接旅行社、学校,融入闽清全域旅游,开展更多研学活动。(记者 冯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