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郑小梅 通讯员 谢瑜勤
十年前,万杰顺从富士康来到嘉兴翼波电子有限公司,见证了一根射频同轴电缆的技术“上行”,产品应用场景从仪器仪表拓展到商用航天领域。“我们还有一个愿望,是通过商用航天成为国防科工‘国家队’的一员。”对此,他满怀期待。
点亮“翼波红”,融入“航天梦”
万杰顺,今年42岁,2004年4月入党,现任嘉兴翼波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生产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企业专注于高端50欧姆DC-110GHz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航空航天、量子通信等领域。今年1至6月,公司产值突破9000万元,同比增长65%。
“我们是技术驱动型企业,产品附加值高。”万杰顺说,“技术创新是第一生命线。然而从0到1的创新是最难的,这就需要发挥党员在研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针对国内宇航用电缆组件的减重要求,万杰顺牵头组建“翼波红”党员突击队,开展宇航级电缆技术攻关。在现有宇航产品基础上,“翼波红”党员突击队创新电缆结构及材料,研发超轻宇航级电缆组件,重量减少30%,填补国内超轻宇航电缆领域空白,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目前,这项技术已获得授权发明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万杰顺主导建立企业十万级无尘车间,完善宇航电缆组件生产工艺。目前,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已多次应用于银河航天的商用通信卫星及长沙天仪的SAR卫星上,为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的发射贡献了“秀洲力量”。
从生产一线上溯,万杰顺还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指导员”和“联络员”。他广泛参与企业技能提升培训及管理体系的搭建,积极推动企业与西南科技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由万杰顺牵头搭建的产学研用项目多点开花——与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合作,联合研发110GHz太赫兹连接器;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射频电缆生产过程中周期性谐振问题——这些项目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进步。
“攻坚破难要靠创新团队。我的职责和优势是把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与天斗、与地斗、与新技术斗,其乐无穷。”万杰顺由衷感叹。
助企降本增效,当好桥梁纽带
作为企业生产部门负责人,万杰顺的工作重心始终围绕如何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展开。
“从提升产品质量出发,我们经常制定品质改善专案,从点位优化实现整体提升。”一说到自己的专长领域,万杰顺从容自信。在他的牵头主导下,翼波电子完成量子产品、宇航产品工艺方案定稿,让企业向高精尖领域转型更“丝滑”。
为推进精益生产管理,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发现原有生产线存在工序烦琐、设备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团队制定出详细的改造方案,让生产线效率提高15%,产品次品率降低3.5%。
经过多年岗位磨砺,万杰顺对公司的研发、生产、质量等关键环节做到融会贯通。在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时,他主动请缨担任申报负责人。“干好这个活得不怕麻烦,得仔细研读申报要求,对各类经营数据、研发项目描述等基础材料进行反复核对,准确完整地申报。”万杰顺说,之后重点“小巨人”也是他参与申报并顺利获评。
作为党支部书记及总经理助理,万杰顺扎根生产一线当好桥梁纽带,和企业员工广泛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做好职业规划,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在了解到部分员工反映焊接区域焊锡有烟产生,影响工作效率,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参与改造方案的制定,对车间进行了排烟改造,切实保障员工权益。
他注重支部建设,在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鼓励党员、志愿者亮身份展担当;他坚持做政策宣讲员,开展“车间微党课”“研发晨读会”和“理论转化工程”,引导一批企业管理研发骨干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公司已有3名正式党员、1名流动党员、1名党员发展对象和1名入党积极分子。
他坚持以党建带群建,融入公司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员工生日会、节日送温暖等活动,并多次带领企业志愿者到周边社区开展看望孤寡老人等爱心公益活动。
“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永葆党员本色,这是我的初心。”万杰顺说,如果要谈情怀与担当,“身在民企,投身科技创新,为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深感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