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雷)为做好当前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切实保障辖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王益区黄堡镇以“汛”为令,闻“汛”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多维发力、多措并举推进防汛备汛工作,全力筑牢防汛“安全网”。
提高站位,夯实防汛责任。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保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抓实抓细各项防范措施,把责任细化到防汛救灾全过程、各层级,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为克服麻痹侥幸心理,黄堡镇实行“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基层网格员包人”的防汛包抓三级责任体系,各级包抓领导干部严格做到知责、明责、履责,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应对。
强化预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指挥,机关干部下沉一线督帮,村组干部立足一线坚守,对全镇地质灾害点、河道、土坯房和桥梁等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候监测预警,同时,积极对接区级相关部门,密切关注辖区雨水情况变化,提高预报预警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突出做好短临预报,利用广播、微信群、公众号等各种途径,将预警信息和避险提示传递到村(社区)、到户、到人。镇安消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镇自然资源所、城建站提前组织分析研判联合会商,通过视频调度各村(社区),及时下达防汛指令,落实防范措施,启动应急响应。
加强巡查,排查风险隐患。全镇一盘棋,人人都防汛。全镇上下开展拉网式不间断排查巡查,做到“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针对镇区内涝防范工作,安排专人加强对沿河区域、低洼地带、地下空间的巡查排查,及时清理维护镇区内排水管网,督促低洼地带在建工地、地下车库等重点区域落实防汛措施,及时采取停工、转移避险等措施,落实吊车、油锯、运输车等物资20余件,及时处理路边倒树、落石等。针对非煤矿山汛期隐患,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及极端天气停产撤人措施,严防因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矿山事故灾难。针对支毛沟、危窑危房、临山临崖偏远民居等重点区域,落实受威胁群众一对一包联制度和“叫醒叫应”机制。工作人员通过排查、动态跟踪监测等方式,深入排查工程结构安全、运行管理漏洞等隐患。
提早转移,确保人员安全。各村、社区紧盯危险区人员安全,对前期摸排出的60处172户409人重点关注,重点人群落实一对一帮扶,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怎么管”五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三个坚决转移”,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确保独居、高龄、残障户等重点群体安全问题,黄堡镇开展“挪床行动”,镇、村(社区)两级干部、党员、组长结合汛情,提前组织相关人员撤离避险,同时,紧盯流动人口严防人员回流,守牢不发生人员伤亡的底线。
强化值守,做足应急准备。镇、村(社区)要严格落实防汛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遇强降雨主要负责人在岗值守,全面掌握辖区情况,确保防汛指令和险情灾情信息传递畅通。进一步完善“一页纸”预案,确保实用管用,并组织开展“案例式”应急演练,使群众熟悉避险流程。全面梳理防汛物资装备,在重点部位前置物资,维护调试装备,对接联系大型抢险机械车辆,确保即调即用,各应急队伍设置AB岗,汛期在岗备勤,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
上一篇:石缝里的『硒』望
下一篇:“转”出新活力 扬帆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