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贷利率跌穿3% 银行息差压力料持续
创始人
2025-07-09 07:36:31
0

转自:中国证券报

新华财经北京7月9日电 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央行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已从2024年12月的3.43%降至2025年5月的3.2%,下降23个基点。

近期,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的经营贷产品最低年利率降至3%,若叠加银行发放的利率优惠券,有些产品的利率已是“2”字头。只不过,由于客户资质存在差异,不同借款人申请下来的利率与额度有所不同。

信贷投放难是当下银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压力、盈利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存在,其应在精细化管理、结构优化、综合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

经营贷利率下探

“目前,抵押经营贷年利率最低能达到2.4%,借款人需要满足有北京产权住房作为抵押、旗下有公司且正常经营等条件。但具体利率水平因人而异,需根据借款人资质综合评定,贷款额度大多不超过房产评估值的七成。”招商银行北京地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若贷款金额不大,可以考虑生意贷。

招商银行个人贷款微信公众号的产品信息界面显示,生意贷是专为小微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解决生意融资问题的贷款产品,抵押房产,额度最高可至1000万元;纯信用,额度最高可至100万元。根据企业注册地区不同,额度上限会存在差异。

前述招商银行北京地区工作人员补充道,借款人的纯信用经营贷最终申请到的额度,以系统审批额度为准,个体差异较大。“叠加银行发放的利率优惠券,目前纯信用的经营贷利率最低能到2.68%,优惠券是随机发放的。申请信用贷的整个线上流程很快,几个工作日借款人就能提款。”她说。

记者注意到,不少银行将3%设定为经营贷产品“明面”上的最低利率。例如,建设银行App的信用快贷宣传页面上显示的最低利率是3%,该产品最高可提供300万元贷款额度,期限最长12个月;工商银行的经营快贷最低利率是3%,单笔贷款期限最长12个月,用于经营的房抵组合贷期限最长10年。

“房抵组合贷目前最低利率是‘2’字头,一般为2.5%左右,近期因政策变化有调整,利率还没完全确定下来。”工商银行北京地区工作人员介绍。据悉,房抵组合贷是借款人以房产抵押为担保方式,向银行申请用于个人合法合规经营或消费用途的贷款。

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央行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已从2024年12月的3.43%降至2025年5月的3.2%,下降23个基点。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叠加利率优惠券,多数银行经营贷最低利率已低于3%。

对于经营贷利率下降的原因,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表示,一方面是宏观政策的引导。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宽松,央行下调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此外,各家银行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客户资源,纷纷降低经营贷利率。

“当前,优质贷款项目供给不足,银行倾向于通过降低利率以确保信贷资产投放、规模增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银行还顺应政策导向,降低融资成本,主动下调利率以配合“降成本”目标。

今年以来,鼓励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6月联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显示,强化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重点满足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成长性高的民营企业的有效融资需求。加强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测,确保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

在政策号召下,各家银行持续增加重点领域信贷投入。例如,截至3月末,中国银行科技金融领域贷款余额为4.38万亿元,较年初新增3250亿元;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1.02万亿元。

净息差料承压

“没法再下沉了”“贷款难投放”“企业贷款需求不足”……这是目前不少银行基层业务人员的直观感受。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回答股东代表提问时表示,贷款需求出现断崖式下降,融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贷款更多投向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但是这些领域无法完全满足银行的放贷需求。

总体而言,目前银行信贷投放“量难增”。“以量补价”,即用扩大贷款规模来弥补单笔贷款利差收窄变得愈发艰难。

曾刚认为,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实体需求不足,贷款增速承压;边际客户风险增加;优质客户稀缺,往往被头部银行瓜分。为了扩量,银行被迫下沉到中小微企业甚至边缘客户,信贷风险上升,资产质量管控难度加大,部分银行出现不良率反弹苗头。同时,在市场定价主导和利率持续下探背景下,银行净息差空间被不断压缩,仅靠贷款扩容难以弥补利润损失,反而可能因风险上升导致代价变大。银行需在精细化管理、结构优化、综合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

银行利息净收入承压是银行“以量补价”艰难的结果表现。今年一季度,A股42家上市银行中,超四成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呈现负增长,涵盖各类银行。

银行发力负债端管理缓解净息差压力。今年5月,国有大行宣布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进入“1”字头时代。展望下半年,业内人士预计,净息差将呈现“稳中有降”态势。

王良直言,银行业净息差回到2%以上比较困难。从资产端来看,实体企业、地方政府在融资方面均希望银行进一步降息,降低融资成本;从负债端来看,银行整体负债利率已经很低,无论是活期存款利率还是定期存款利率都是如此,负债成本再降的空间有限。

编辑:尹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消费品牌出海新路径 茶颜悦色...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7月9日,茶颜悦色正式官宣“出海”:以电商形式向海外...
国台办:强烈支持依法严惩甘当“...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9日答记者问。有记者问,7月9日,商务部公告将8家台湾地区...
宝色股份A股股东户数增加877... 7月9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宝色股份(维权)A股股东总户数为2.61万户,较上...
天太热,雅典卫城暂时关闭 由于天气太热,希腊著名景点雅典卫城8日下午暂时关闭,以防高温天气危害游客或工作人员健康。希腊文化部说...
天津普林跌2.03%,成交额1... 7月9日,天津普林盘中下跌2.03%,截至13:07,报21.77元/股,成交1.16亿元,换手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