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凌
日前,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普雷利纳-波热加段举行通车仪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致辞中表示,没有中国企业的技术经验以及双方共同努力,该项目不可能克服如此多的困难,并按照国际最高标准建成。
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首个落地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企在欧洲承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E763通车对于塞尔维亚意义非凡。这条“本地人盼了五十多年”的高速公路,不仅将大大方便居民出行,还将带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改善,助力塞尔维亚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乃至促进整个巴尔干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可以说,眼前的高速公路,是当地人民的幸福之路,也是塞尔维亚通向繁荣的发展之路。
这条塞尔维亚最现代最安全的高速公路背后,是建设者的呕心沥血。整条高速公路穿越山川河流、纵贯塞尔维亚南北,日前通车的“咽喉段落”更是穿越地势复杂的山区,桥梁与隧道占比达60%,其中长近2.9公里的拉兹隧道,还创造了塞尔维亚最长隧道纪录。
放眼望去,如今,中国“联名”遍布五湖四海。麦洛维大坝为苏丹带来清洁能源,还能灌溉100多万亩耕地;印尼雅万高铁将原本3个多小时的车程压缩至40多分钟,悄然重塑人们对于“遥远”的认知;萨尔瓦多国家图书馆点亮知识星光,被当地民众称为“中美洲最美建筑”……一个又一个“超级工程”见于世界地图、印上各国钱币,成为中国造福世界的有力见证。
正如一位中国工程师所言,“一个人一生修不了几座桥,但它可以成为连接中外人民的一座桥梁、一种纽带。”中国人擅长“修路建桥”,这既是物理意义上的交通脉络,也是一种意象,代表着连接与跨越、梦想与希望。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近些年,从建设基础设施,到带动产业升级,再到创造发展机会,“一带一路”倡议正更细致、更深入、更扎实地惠及各国民生,也真正见证着“发展的道路上,一个国家都不能少”。
曾有外媒发问,中国“基建狂魔”是怎么炼成的?有网友回答,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无非是搭的桥、修的路比别人多了一些,不过是比别人更勤劳、更拼命一些。“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带着这份朴素的心愿出发,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相信中国智慧将让世界更加美好。
上一篇:“转”出新活力 扬帆正当时——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观察
下一篇:立体工厂智慧育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