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由公安部主办的“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浙江绍兴、福建厦门、上海,感受当地人民警察守护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当地公安机关在提升执法质效、护企优商、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采访。
---------------
52岁的袁炯明现任浙江省诸暨市贵兴救援队队长。他身体健壮,曾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以前在参赛过程中经常目睹跑友受伤,我们在旁边却束手无措。”这份担忧,让袁炯明萌生了学习专业救援知识和创办民间救援队的想法。
在袁炯明带动下,贵兴救援队初创于2016年,并于2019年注册成立。贵兴救援队成立后曾参与安徽六安水灾、河北涿州特大洪涝灾害、甘肃积石山地震、土耳其7.8级特大地震等重大救援行动。
近日,“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贵兴救援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到,贵兴救援队现有队员200余人,主要由热心公益事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教育、文化、艺术、医卫、媒体、个体户等专业人士组成。这支队伍成立至今已承担救援任务千余次,一次次以无畏慈心救援生命。
“要对所有装备像生命一样爱护”
贵兴救援队成立后,队员们陆续学习了心肺复苏、AED使用、伤口包扎等专业知识。具备初步的医疗救援条件后,他们便开始救助一些在马拉松参赛过程中受伤的运动员。
随着救助的范围和频次变广、变多,也助推这一救援组织向更专业、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作为创始人,袁炯明对自己的专业要求极严。他曾奔赴北京、永康、富阳等地参加各种专业救援培训。目前,他拥有山地救援证、水域救援证、地震救援证、森林消防资格证等在内的8种救援资格证。队员们也全部积极参与各类救援培训,分别拥有不同方向的专业资格证书。这也为贵兴救援队一次次救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进贵兴救援队装备库,门头赫然贴着“要对所有装备像生命一样爱护”的大字。装备库分类细致、装备齐全,5间库房分别存放着森林消防、水域救援、地震救援、山地救援、抗疫物资等装备。
这些装备包含充气式救援千斤顶、高功率马达冲锋舟、地震破拆装备、蛇眼生命探测仪、蜂鸟声呐探索器等专业设备,覆盖水陆空三大救援领域和场景。
作为一个民办非企业救援组织,为何要配置如此“高、精、尖”的装备?这让袁炯明想起往事,他眼含泪光说:“几年前刮台风,我们参与了一次救援行动,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被房屋巨大的横梁压得不能动弹,因为缺少专业的救援装备,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她慢慢失去生命。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这件事对袁炯明触动极大。后来贵兴救援队购买专业装备时,总是竭尽所能,他甚至卖掉了创办贵兴救援队前自己就买的一辆心爱的好车,换成一辆3万多元的二手车开。
一次,在抗洪救灾转移群众时,贵兴救援队发现没有适合小朋友穿的救生衣,于是购置了一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救生衣;在上山寻人时发现队员所能探索的地方太局限,救援队于是购置了热成像无人机……
贵兴救援队业务职能包括地震救援、山地救援、水域救援、潜水救援、自然灾害救援、应急通信救援、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意外事故救援、森林消防、防灾减灾培训宣传、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障等。
在多次救援中,贵兴救援队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购买了全面的救援设备,时刻为下一次救援行动做好准备。
“一年的时间里,装备360天可能都放在仓库里,但只要一次用上了,就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是我们救援队的价值所在!”这是贵兴救援队的信念。
贵兴救援队参与抗洪救灾。贵兴救援队供图“雪中送炭,冬日暖阳”
作为救援队队长,袁炯明的救援实战经验和指挥能力,在一次次救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寻人救援时,走这条路还是走那条路?往哪个方向展开搜救?在哪块区域实行地毯式搜查等,他都要凭借细节和经验快速作出指挥决断。
“在我参与的所有救援行动中,指挥正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这份自信,来自袁炯明参与的上百次搜救抢险行动,他因此积累起极为丰富的搜救寻人经验。
2021年新年第一天,诸暨市公安局浬浦派出所接到上海驴友的报警电话,他在爬诸暨当地东白山时不慎摔断腿,被困在半山腰。
接到报警后,民警火速出发,同时联系了贵兴救援队协助。
当时,袁炯明正准备出门跟朋友吃饭。电话里,袁炯明一听对方是外地人,还受了伤,他立马开车和救援队的队医一起上山。同时,其他队员也带上冰爪、担架、医疗包快速往山上赶。
“位置不难找,难的是上山和下山,车子显示零下8摄氏度,山路上全是冰冻,好几个队员都摔了。”袁炯明回忆说。他和队医先轻装上山,还好这位驴友只是骨折,等民警和救援队员带着装备赶到后,队医给受伤驴友进行了包扎。
然而,最让人犯愁的是下山的路。这段路走得十分艰难,民警和救援队员联手,在平路上用担架轮流抬150斤左右的驴友,在结冰、窄小的路面就轮流背他。大家还砍了毛竹抓在手里,走路时前后照应……
整个救援过程持续了4个小时。
上海驴友出院后,给贵兴救援队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道:“雪中送炭,冬日暖阳”。如今,这面锦旗挂在贵兴救援队会议室一面墙上最中间位置。在袁炯明眼里,这面锦旗“最令人难忘”。
贵兴救援队在具体开展救援时,意外之事总是难免。
2020年7月,作为诸暨市派出的3支公益救援队之一,贵兴救援队前往安徽省六安市抗洪抢险。
当时,现场水势浩大湍急,随时可能把人冲走。
“受灾群众站在家里的桌子上、椅子上,等待我们的救援转移。”袁炯明回忆道。
洪水中断了正常通信。9名救援队队员互相约定:每隔半小时必须回指挥处报到。但在救援第二天下午3点,有两名首次参与大型抢险救灾的队员一直没有回来报到。
袁炯明站在岸边,拨通了一个队员家属电话,又立马挂断。他眼泪流不出来,脸色惨白。
“当时连跳下去的心都有。”袁炯明说。
其余队员开始沿河岸搜寻,却始终找不到失踪队员的任何踪迹。直到下午5点左右,有人告诉他们还有一个地方此刻正在转移受灾群众。
袁炯明赶到那里一看,正是那两名队员!
原来此处因为受灾群众多,而水道狭窄、水势增长极快,两名队员只能争分夺秒地尽可能多转移一些人。
“我作为队长,肩上还担着全体队员的生命和安全,我们一定要整整齐齐地去,再一个不少地回。”这一场虚惊过后,贵兴救援队加强了对队员的遇险危机预警和安全教育。
“在土耳其救灾时,我们代表的是中国”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大地震,无数建筑毁于一旦,许多人被废墟掩埋。
2月8日晚上9点多,贵兴救援队的微信群中发布了一条招募信息。不到一小时,群里就收到了60多条队员报名信息。
土耳其震区情况复杂,环境极其恶劣,救援难度非常大。为此,贵兴救援队根据报名队员们的持证情况、地震救援经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队员人选。
经过一晚上紧急讨论,贵兴救援队确定了一支由11人组成的小队赴土耳其参加救援。
这11个人个个“身怀绝技”,在这次救援任务中有着明确分工。其中,袁炯明担任队长,负责总指挥及与当地政府对接,其余负责现场后勤、医疗保障、统筹协调、现场指挥等工作。
考虑到这次出国救援面临的艰巨和危险,临行前,袁炯明悄悄写下了遗书。
“这份遗书现在还在家里保存着。”袁炯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2月10日,这支救援队飞往土耳其,这也是浙江绍兴首支成建制参与土耳其地震救援的社会救援队。
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飞行与辗转,队员们顺利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经向联合国报备,获得国际城市救援编号——CHN13。
在详细了解灾区情况后,救援队队员马不停蹄前往本次地震震中城市——卡赫拉曼马拉什。
当时,当地气温已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地震摧毁了这座城市的供电系统,没有路灯,一片漆黑。映入队员眼帘的只有一堆堆地震后留下的废墟。
简单整顿后,大家联合其他救援力量展开营救。
当地时间2月13日上午,救援队通过生命探测仪测出在废墟下5米左右处有生命体征,历经10多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幸存者。
“找到她时,她向我们眨了一下眼。”袁炯明回忆,这名10岁小女孩叫艾卡·塞布尼,她被压在废墟下178小时了。
此次救援,贵兴救援队救出幸存者1名,搜寻到罹难者30人,共计31人。救援中,队员们吃饭主要靠喝瓶装水、啃面包。
“那时能有一碗热水泡方便面,都会觉得很香。”袁炯明说。
从出发到回国一周时间,袁炯明瘦了5公斤。回国后,袁炯明的姐姐看到他又黑又瘦的样子,心疼得直掉眼泪。
“在土耳其救灾时,我们代表的是中国。”从土耳其回国后,贵兴救援队自发募捐,为被救的土耳其小女孩捐款24166元。同时,贵兴救援队也在内部专门成立了国际救援小组。
贵兴救援队先后获得诸暨市人民政府集体三等功、绍兴市“AAAA级社会组织”、诸暨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袁炯明个人也获得了“绍兴好人”、浙江省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等荣誉。
面对荣誉,袁炯明说:“今后,我们贵兴救援队将向更全面、更专业的救援方向发展,让更多的善良和勇敢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城西区规范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
下一篇:特朗普:考虑接管华盛顿特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