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晚间,豪鹏科技(001283.SZ)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9000万元—102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28.03%—271.77%;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08.80%—378.88%;营收同比增长15.72%—20.90%。业绩高增的背后,是公司深化战略大客户合作、经营效率提升及战略性卡位AI+端侧硬件市场的成果显现。
在“All in AI”战略驱动下,豪鹏科技已深度渗透AI+端侧硬件、AI服务器电源(BBU)、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在全球AI+浪潮中,逐步构建起覆盖AI+端侧全场景的电池产品矩阵,正在向AI+端侧安全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跃迁,并逐步实现技术竞争力向财务结果表现的转化。
AI+端侧战略显效,技术壁垒与场景突破双引擎驱动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大模型的快速迭代不仅推动了AI在云端的发展,也加速了AI在硬件终端设备的落地。从AI手机、AI PC到AI智能穿戴、AI玩具等,越来越多的传统终端设备正被赋予AI新功能。
根据中研普华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AI+端侧行业展趋势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AI+端侧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3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更为长远地看,到2030年,中国AI+端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元,2025—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30.8%,这一增速远超大多数传统科技领域,彰显出AI+端侧作为新兴产业赛道的巨大潜力。在全球范围内,AI+端侧同样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研究机构预测未来8年内全球AI+端侧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4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00亿元),10年间实现10倍增长。
针对AI设备高能耗、高散热、轻量化的技术痛点,豪鹏研发团队开发了超高空间利用率的方形钢壳叠片电池,并正在推进高硅&纯硅负极的技术应用,综合能量密度较传统产品进一步提升。据悉,已有多家头部智能穿戴品牌客户与豪鹏达成深度绑定,并在2025年下半年陆续启动量产。
与此同时,豪鹏科技近期正式推出“软甲固电”产品,这款基于半固态技术的新产品,以军工级防护体系直击本质安全痛点,匹配下游诸多应用领域需求,尤其是航空器、高铁、油井、矿山等对电池安全性有极端要求的应用场景。目前该产品已正式获得高端移动电源行业头部品牌客户认可并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此外,公司半固态电池产品也已向部分穿戴类客户进行送样评估,将根据客户需求陆续进入量产验证阶段;全固态电池方面,现已完成原型电池验证并转入A样设计阶段。
可以得见,豪鹏科技在核心技术创新、多元化应用场景落地能力及产品卓越品质等关键维度上均展现出领先实力,验证了其产品解决方案在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业绩增长持续性强,产能释放与激励体系夯实盈利根基
随着公司原本分散的产能完成向潼湖新工业园的归集和整合,资源共享的协同效应逐步释放,公司将HBS(Highpower Business System,豪鹏精益生产系统)的推进作为公司智能制造战略的重要要素,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工作,建立浪费最小、价值最大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逐步下降,运营效率提升,进一步推动利润修复进程。
而豪鹏近两年新增的产能,也将通过战略客户的持续导入及客户订单份额的持续提升实现有效消化。
凭借二十余年在全球市场深耕国际品牌客户的深厚技术和产品经验积累,豪鹏科技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确定性护城河。根据公司定期报告披露信息,作为消费类电池领域的领先企业,其客户多为惠普、索尼、谷歌、大疆、哈曼、戴尔、微软、小米、中兴等在内的头部消费电子品牌企业。公司通过与头部品牌客户形成深度联合研发机制,以技术共生关系不断夯实合作粘性,同时以前瞻性技术布局,满足现有及潜在客户高端化需求,进一步激活增量空间,带来营收和利润的可持续成长。
根据公司7月2日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以此前回购股份进行员工激励,授予价格27.91元/股,合计不超过288万股(含预留占比9.72%,对应28万股),覆盖不超过80名核心骨干人员。此次持股计划设置了两年的净利润考核目标,其中2025年1.8亿元的业绩考核标准,相较于2024年实际净利润增长接近翻倍,锁定业绩增长下限。据悉,此次参加持股计划的员工主要系公司的研发、技术、智能制造等核心骨干,对公司的技术先进性、产品稳定性及经营管理承担重要工作,对保障公司战略执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未来业绩成长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本次持股计划使核心团队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深度绑定,将为公司业绩托底提供制度保障。
在AI+端侧硬件爆发与能源安全标准升级的双重机遇下,豪鹏科技的业绩高增长验证了其战略前瞻性,且随着惠州潼湖产学研基地的产能逐步释放和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升,公司将实现营收和盈利的长期可持续增长。(文穗)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