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IT部门怎么什么都做不了?”
作为国民男装品牌雅戈尔集团的IT工程师,熊彦平几年前加入公司后,听得最多的来自业务部门的评价,就是这句。
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的他也感到委屈,因为太多IT开发需求不是光靠一个技术人员猛敲代码就能搞定的。
实际上,他最初加入的是雅戈尔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IT人员,他的大部分工作是运维管理。系统哪里卡壳了,领导会叫他过去看一下;登录密码忘记了,同事也会找他。
后来赶上全集团IT部门整合,他被编入IT部门业务组,对接业务需求。在总部,他依旧会听到一些吐槽的声音,因为面对种类繁多的业务需求,开发部门常常没有人手支持。
转机出现在20201年11月的一次钉钉低代码训练营。熊彦平被派去参加学习,从零开始,用“拖拉拽”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内部应用,最后竟然在毕业比试中拔得头筹。
熊彦平从此成了公司内的红人。不但很多业务部门的同事慕名而来,想问问他,“xxx场景能不能解决?”;还带起了团队,专门通过钉钉低代码解决业务部门提出的各种长尾需求,有部门总经理专门为此请他吃饭表示感谢。其他同事调侃他,“我们也做了挺多工作,怎么没请我们吃饭”。
这不是小码农一夜翻身做霸总的爽剧剧本,而是真实发生在雅戈尔集团内的人和事,是钉钉低代码平台作为大型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引擎,通过深度整合企业历史系统与新兴技术,重构智能化转型路径的又一鲜活案例。
1. 打破“多系统迷宫”,统一工作入口
大公司往往有很多用了很久的旧系统(比如财务、库存、人事),它们就像一个个信息孤岛,互不联通。钉钉低代码就像个“万能插座”,能让这些老系统在钉钉里“碰头说话”,员工不用来回切换好几个软件查数据了,在一个地方就能搞定。
雅戈尔集团近年收购了一家美国男装百年品牌HartMarx,熊彦平用低代码解决的第一个正式需求、也是他在钉钉低代码训练营的获奖作品,正是来自这个新事业部。
独立的新事业部意味着管理风格、业务流程多少都会有所差异。况且,雅戈尔集团的事业部都有各自完整建制的组织架构,包括商品部、技术部、采购部、市场部等等,每个下属部门有特定的日常工作和关心事项。
但是,HartMarx事业部和其他事业部甚至总部员工,是共用同一个钉钉工作台的,这导致HartMarx员工在提交审批流程、调取数据等场景时,经常找不到相应入口和存档位置。因此,HartMarx部门希望有一个专属的、完整的且智能的流程管理平台。
熊彦平想到了古早的门户网站形态,他用钉钉低代码搭建了一个构想中的门户,按照HartMarx事业部的下属部门,划分了不同的频道栏目,供不同部门个性化编辑。
比如HartMarx的采购部,把自己常用的“开发面料申请”、“面料库”等高频应用放在了这个门户首页—采购部一栏,方便调用。
然后,熊彦平将这个总门户放在工作台入口,所有HartMarx事业部员工只需要点击这个入口,就能进入专属于自己事业部的管理平台;并且工作资料分层、分文件夹在线管理,当项目有进展时系统会通过钉钉消息提醒代办人,大幅提高了内部协作效率。
熊彦平说,HartMarx信息化门户平台搭建好后,其他事业部的老总也找过来,想要个同类的。“他们都觉得,事业部有一个自己的门户平台入口是非常方便的。每天打开它,就可以链接到所有工作。”
经此一役,雅戈尔公司内部特别看重低代码的价值。雅戈尔集团CIO王歆在IT部门内成立了低代码小组,任命熊彦平带这个团队,专门解决业务部门提出的长尾需求。
2022年,雅戈尔与钉钉展开了全面战略合作,将所有应用统一整合到依托钉钉打造的“夸父办公”平台,实现了一站式的企业数字化,并利用钉钉上的低代码平台,结合企业数实融合的新场景、新需求实现了敏捷开发,驶上了高质量数实融合发展的快车道,迈入“智能+”时代。
“低代码开发能够减少日常开发工作量的40%。理想状态是,我们重新定义产品开发边界,通过低代码工具将产品设计、开发、测试、交付等角色整合在一起,让所有人都是需求者、开发者、测试者,让开发与应用团队回归到业务本身的应用场景中。”王歆表示。
2. 从天天加班到一秒交差,普通人也能“拼”出小工具
传统大企业的IT部门,在应对开发需求时,不论大小,都得经过“写需求、等排期、搞测试”三部曲。钉钉低代码让懂业务的普通员工,用像拖拖拽拽搭积木一样简单的方式,就能快速做出部门需要的小程序、小应用,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效率蹭蹭涨。
据熊彦平介绍,过去在雅戈尔内部,按照传统的开发方式,一个再简单的应用,从沟通需求到产品设计,哪怕前端和后端同时开发,最后到测试上线,没有一个礼拜“死不出来”。
更麻烦的地方在于,有些需求是“伪需求”。这意味着,好不容易开发出来的应用,可能只“存活”一个星期,业务部门就不用了,就像季节限定的口味,仅在特殊的一段时间需要。
这样的现状就导致了文章开头描述的怪现象,IT部门必须谨慎评估开发的必要性,开发周期也会较为漫长。IT部门的工程师没有一个闲人,业务部门却感觉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钉钉低代码彻底改变了这种现状。
雅戈尔有某个岗位的人是负责关注GMV的,熊彦平说,这个人每天必加班。因为他有一项工作,需要每天上班前,将所有品牌涉及的淘宝、天猫商场、抖音、唯品会等众多电商平台GMV统计出来,汇总出一个总的数据给领导。因此,每天早上八点半之前,他都在加班。
终于有一天,这个人找到了熊彦平,问他能不能解决这个“麻烦”。
熊彦平通过钉钉低代码的API接口,调用了雅戈尔集团核心数据库数字,设定好要抓取的GMV数字,规定好呈现的报表格式,借助钉钉低代码一键截图功能,只需要点一下按钮,就可以生成数据报表图片,发给相关领导。
据熊彦平介绍,这里面用到的功能也不算是他原创的,但是钉钉低代码“学习手册”里有大量的案例,他看完后举一反三,就可以自由组合出很多用法,快速解决业务部门各种个性化的场景需求。
“现在这个岗位的同事,等个红绿灯的时间就把工作完成了。”熊彦平说。
据王歆介绍,雅戈尔IT部门要求每个人都具备低代码能力。他要求参与低代码培训的全体IT员工都要完成课堂作业,还自掏腰包给优秀学员发了红包。因为在王歆看来,企业引入低代码工具,可以有效缓解开发人手不足、开发流程长、开发和业务之间沟通成本高等多项问题。“IT部门可以做到快速开发、迅速迭代,低成本交付。”
3.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送工作搭子一朵小红花
钉钉实现了系统整合和数据汇集,低代码快速响应业务诉求产生新的高质量数据,人工智能则对数据进行再利用,累积成企业的数智化经营管理能力,这就是包括雅戈尔等大型企业持续创新的新路径。
王歆的数字化理念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力”代表所有应用全都往夸父办公汇集,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数据资产就可以被激活,从而产生收益;“利”代表给员工的反馈。
正如王歆所说,随着企业规模增大,开发人员无法厘清所做的事情是否服务于业务本身,因此企业需要确保IT是以业务目的为核心,考虑如何让企业 IT资产的使用寿命变得更长,即持续为企业的沟通和信息化建设发展赋能。
雅戈尔的做法是,通过碎片化时间赋能业务,利用IT技术打通系统、打通流程、打通数据,也称为聚力。
雅戈尔信息部组织了小红花项目,评选“月度之星”来奖励那些除了完成本职工作,还经常帮助其他同事解决难题的员工。每月每名成员可以将自己拥有的 3 朵小红花赠予认可的员工,获得小红花最多的前三名员工可以获得奖励。由于名次并列的员工无法根据其他维度区分开,线下的投票方式也会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
最终,雅戈尔信息部通过钉钉低代码工具搭建小红花应用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用颜色区分不同组别,还采取无记名送花以及必须填写送花理由的方式,规避了作弊行为,每月结果也会通过自动化计算实时同步在工作群中,大幅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让所有员工都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组织里面是有价值的。
“数字化只是工具,而工具是没有灵魂的,工具本身也没有价值。工具要结合一系列业务场景,产生管理行为才能产生企业效应”。王歆认为,所有好的数字化企业,一定要把数字化和公司的战略、使命、愿景相结合。因此,IT 要比业务多想一步,让数据智能化地赋能业务。
结语
雅戈尔的三段式数字化进程反映了普遍的企业现象:数字化初始以建设功能化的系统为主,如 ERP、CRM、POS 等;完成数字化基建后,业务需求不再是单一功能的需求,产生数据整合的需求,产生驱动式集成来适配业务需求;随后借助AI,将所有业务都通过AI重构。
今天,当人们讨论“平台+低代码解决方案”时,必需明确的一个前提是,在数字生态体系里,低代码究竟意味着什么?基于平台+低代码开发的业务系统与和传统的信息系统之间,如ERP、MES、WMS、CRM、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OA 之间是什么关系?
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筱鹏在《平台+低代码,是一条普惠、个性、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的新路》研究报告中提到,在钉钉服务企业的实践中,他看到了四个关系:补缺IT真空,助力系统集成,IT系统的解构,以及重构;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
低代码工具+平台可以是一道下午茶,也可以是法国大餐,这取决于企业自己的意愿、能力和水平。
钉钉已深入到千行百业之中,像雅戈尔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可以为东方日升完成设备管理、车间管理等IT系统没有覆盖业务的数字化,一汽大众则基于钉钉打造了企业移动平台OneApp,打通了数字化办公的全业务场景,等等。
数字化转型不是把技术武装到牙齿,是把技术融入企业的基因,开启一场永无止境的能力进化之旅。回到今天,钉钉平台+低代码开发,就是探索企业转基因工程的新路,它正在为中小企业乃至于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和模式。
记者 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