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杜亚丽 尹长俊)近日,由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联合企业及多所中高职院校,围绕数智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会上,院校代表分享了育人模式创新及落地成效,企业代表分享了定制班毕业生成长为技术骨干的案例。后续,各方计划拓展合作院校,开发新资源,深化产学研,推动创新模式惠及更多院校。
一直以来,吉林省职业院校在数智人才培养上存在协同育人机制低效的问题,校际、校企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教学资源分散,严重制约数智人才培养质量。
为打破这一困局,吉林省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牵头单位,推进了“1+N+X”育人共同体建设,探索出“跨校协同 教研赋能 思政润化”的数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吉林省成立职教教师教育等研究基地,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数智技能人才培养专题研究。以基地为依托,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联合组建教研团队,开展“跨校协同、教研赋能、思政润化:职业院校数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并获立吉林省中华职教社2025年度重点课题1项,获立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
在改革进程中,相关院校共同推进课程思政系列探索教材开发,目前已示范性出版《教育学原理新编》《会计学原理新编》等14部兼具理论深度与思政特色的校本教材。此外,校企双方共同投资50万元打造育人平台,推进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该资源库于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收录143门课程、1686个资源案例。
原标题:吉林:职业院校跨校协同,培养数智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