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证券因财务顾问失职被罚没6000万元 远超2024年全年净利润
创始人
2025-07-08 17:37:26
0

作者 胡群

7月7日,东海证券(832970.NQ)发布公告披露,因公司在2015年担任金洲慈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财务顾问期间,存在未勤勉尽责、出具文件包含重大遗漏及虚假记载等违规行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根据该决定,证监会拟没收东海证券相关业务收入1500万元,并处以4500万元罚款,罚没款项合计6000万元。

这一处罚金额显著高于东海证券2024年全年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48.71万元,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直接且重大的压力。东海证券表示,上述事项未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上述事项未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目前公司财务状况稳定。公告发布当日,东海证券股价在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收盘价为4.28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5%。

罚单源于十年前项目 投行业务内控漏洞暴露

根据证监会调查,东海证券作为金洲慈航集团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的独立财务顾问,未能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导致出具的文件存在重大遗漏、虚假记载。具体违规行为包括:未为尚未完结的持续督导工作重新指定财务顾问主办人;未审慎核查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未保持职业怀疑,未对标的公司业绩承诺实现情况进行充分核查和验证。

此次罚单并非孤例。证监会官网6月9日显示,依据2005年修订、201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中国证监会针对海润律师事务所为金洲慈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金叶珠宝)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提供法律服务时未勤勉尽责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中国证监会依法向相关当事人告知了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应海润律师事务所、张圣怀、张亚全、何东旭等当事人的要求,中国证监会举行了听证会,听取了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目前,本案已调查、办理终结。

2025年以来,证监会持续强化证券行业监管。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证券行业呈现出多家公司收到不止一张罚单的现象。

根据相关统计,近年来证券行业监管趋严,今年上半年多家券商收到罚单。其中,中信证券罚单达到7张。华安证券与平安证券各有6张罚单。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等8家券商各有4张罚单。国投证券、中银证券等13家券商各有3张罚单。金圆统一、江海证券等16家券商各有2张罚单。长江证券、国联民生等23家券商各有1张罚单。这一系列罚单反映出监管部门对券商合规经营的严格要求,也提示行业需持续加强内控管理,提升合规水平。如今东海证券的案例再次凸显部分券商在业务扩张中忽视合规风险的问题。

罚没金额超全年利润 经营承压明显

年报数据显示,东海证券近年业绩波动剧烈。2021年至2023年,其净利润从2.3亿元逐年下滑至-4.92亿元,2024年虽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仅0.23亿元。此次6000万元罚没款相当于其2024年净利润的2.6倍,对公司现金流及资本充足率可能造成冲击。

2024年末,其总资产536.44亿元,营业收入14.69亿元。从行业地位看,东海证券在147家证券公司中处于中下游。尽管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125.94%,但净利润率仅1.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东海证券今年高管变动频繁,合规治理面临挑战。

2025年4月,东海证券职工董事、总裁杨明及执行委员会委员高宇相继辞职,两人均未持有公司股份。尽管公告称辞职与处罚无关,但高层变动叠加监管处罚,可能影响公司战略稳定性。

此外,截至2024年末,东海证券净资本为 71.57 亿元,较期初减少 1.54 亿元,降幅 2.11%。东海证券董事会表示,当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接近预警标准时,公司将 采用减少或暂停利润分配、发行次级债、减少长期资产占比或其他符合监管规定的 方式及时补充净资本,以保障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东海证券自有负债率长期偏高,2024年末为68.27%,虽较年初下降2.6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行业警戒线。此次罚款可能进一步加剧其资本压力,制约业务拓展空间。

监管趋严背景下 中小券商合规成本攀升

东海证券的案例是当前证券行业强监管趋势的典型缩影。2025年以来,监管机构对券商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显著加大,且追责时效延长——此次对东海证券十年前的项目追责,明确释放了“零容忍“信号。

当前,中小券商面临的合规压力尤为突出。以东吴证券为例,其2025年因投行业务违规被罚没1336万元;而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虽罚单数量多,但凭借更强的资本实力和收入规模,抗风险能力相对占优。注册制深化背景下,券商“看门人”责任被持续压实,但中小机构受限于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合规体系建设往往滞后于业务扩张。

这种分化正在加剧行业格局重塑:一方面,监管要求的尽调标准提升、内控流程细化直接推高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行政处罚与民事赔偿风险叠加,可能进一步压缩中小券商的盈利空间。

未来,能否将合规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构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中小券商破局的关键。这既需要加大合规投入、完善内控机制,更需从根本上重塑业务逻辑,在专业化、差异化赛道中寻找增长点,而非通过冒险博弈换取短期利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宏泽:拟减持不超1.00%公... 格隆汇7月8日|新宏泽(维权)公告,公司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已回购股份不超过230.4万股,即不超过...
交旅融合 前景广阔(纵横) 来源:人民日报盛夏时节,山西太原再掀演唱会热潮,“歌迷专列”更被人们津津乐道,交旅融合“融”出了新场...
曙光股份:关于召开2025年第... 证券日报网讯 7月8日晚间,曙光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2025年7月24日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910号各省...
郎咸平怒批港险“七大坑”,事实... 转自:北京商报在金融投资领域,争议与讨论从未停歇。“香港保险是精心设计的骗局。”经济学家郎咸平的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