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国赛三等奖!贵州省博物馆“文物医生”四川展技艺
创始人
2025-07-08 16:23:37
0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应腾)贵州“文物医生”四川“开刀展技艺”,拿下国赛三等奖!

  7月3日至6日,2025年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泸州开赛。来自贵州省博物馆的4位修复师,进行了一场来自千年的“急救”。

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金属文物修复比赛现场

  中国文物修复有3000年历史。过去修复器物,只看能不能以假乱真,而现在修复文物,则要基于文物价值的完整性,系统性保护。

  “以往文物修复大多是通过‘师带徒’,一代代传承下来。但现在,全国几十所高校都设立了文物修复的相关专业,通过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不仅仅得到技术的传授,理论的工作也更加扎实。”在文博领域钻研了42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韦荃,曾用10多年的时间,解决了一批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漆木器的保护难题。在他看来,认知越清楚,对文物的保护修复才能越科学,“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从业者需要长期学习。”

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陶瓷文物修复比赛现场

  “抽到的考题不算简单,15个小时全部用干净。”从业9年的杨偲第一次参加国赛,修复的文物是一件来自西汉的铜釜,“肉眼可见的残缺,还存在变形、断裂、矿化等一系列病害问题,在胎体残缺补配的环节就消耗了大部分的时间。”

  比赛期间,杨偲在写修复方案、修复档案上的思考空间会更大,“在实操过程中,我争取把每个环节都做得很细,也会看其他选手怎么做的,相比材料使用的不同,更多的还是手艺上的差距。”

正在进行修复比赛的杨偲

  从业13年的孔德一,和从业21年的欧阳海涛,是贵州省博物馆瓷器文物修复师。第二次登上国赛擂台的他们,更多的是把比赛看作一场高规格的培训,而在国家级比赛中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向同行们学习,是不断提升文物修复技艺最直接的方式。

正在进行陶瓷器修复的欧阳海涛,已从业25年

  同样第二次征战国赛的滕昭玉,在首战回去后,通过参加贵州省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培训班等培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并先后主持完成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等金属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5项,强化理论和实操的能力。

  充电回来再战国赛,自己这么多年的理念和技术在全国是什么水平?从省赛到国赛,比赛成为检验滕昭玉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一面镜子。最终,滕昭玉获该项目三等奖,实现贵州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面获奖“零”的突破。

正在对文物进行修复的滕昭玉

  从“生手”到“国手”,完赛后的滕昭玉告诉记者,自己将继续加强传统修复技艺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合,用更优的手段为文物“续命”,“毕竟手艺活最怕‘差不多’,更怕不学不练!”

  “这场国赛,我们将观摩名额全部给技术骨干,让他们去现场直观感受,多多交流技术,找准自身的差距,让观摩变成修炼。”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李甫告诉记者,“以赛代培、以观促学”的模式正在优化文物修复人才培养方式。

正在参加瓷器修复比赛的孔德一

  而在2017年新馆搬迁后,贵州省博物馆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安排了“顶配医疗设备”——建立文物修复与保护实验室,配备了多个科技设备设施。

  期间,定期组织“文物修复大师课”,通过专业培训、跟班学习、实操、项目负责人制度等多种方式提升文物保护科研人才,金属、纸质、纺织、石器等方面的修复保护工作日益专业化、系统化。

  “这次获奖,完成了贵州省博物馆在国赛奖项上的突破。但馆内修复人才力量仍处于‘爬坡’阶段,我们也将系统梳理技术差距,为构建高素质文物修复与保护队伍提供提升路径。”李甫说。

  一审:张思渝

  二审:郭邱磊

  三审:张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福建师大生科学子赴顺昌洋口开展... 福建师大生科学子怀着对红色文化的敬仰与探寻之心,奔赴顺昌洋口开展调研实践。他们深入洋口的红色遗迹,感...
五大举措发力 武汉加快推动绿色... 转自:中国水运网7月8日,记者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武汉将以培育试点企业、打造...
迪士尼、乐高能否有“两大两小”... 转自:上观新闻暑期亲子游市场持续升温,游乐场所迎来家庭客流高峰。市人大代表刘权平在调研中发现,当前亲...
无锡滨湖区:“苏超”参赛球员和... 7月8日,无锡市滨湖区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滨湖区住房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包括支持“苏超”参赛球员和观赛...
江苏一地发布:悬赏2600万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悬赏公告(2025)苏05执1025号本院在执行申请执行人蒯某与被执行人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