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陵:十三陵中的“另类”
创始人
2025-07-08 14:26:30
0

  ▌高 申

  近日媒体报道称,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正在开展修缮保护工作,消除文物险情。说起庆陵,其可谓是十三陵中的“另类”。因为十三陵陵寝是以尊者居于主脉,卑者居于从脉(余脉)的布局排列的。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中部,其他各陵几乎都是按照辈分、在位的前后顺序分列其左右。但是,庆陵是个例外。

庆陵明楼 摄影:甘南

庆陵宝顶 摄影:高申

  “景泰洼”一度被弃

  作为万历帝的儿子、泰昌帝朱常洛的陵寝,庆陵却建在了献陵和裕陵之间。而献陵是洪熙帝朱高炽的陵寝,裕陵是正统帝朱祁镇的陵寝,按在位顺序来讲,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而朱常洛是第十四位皇帝,中间差着好多位呢,为何朱常洛的庆陵却建得更靠近主脉?这要从十三陵中一度被废弃的“景泰洼”说起。因为庆陵的所在地,最早是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挑选的吉壤。

  景泰帝建造陵墓玄宫的时间,是景泰七年(1456年)。当时皇后杭氏离世,景泰帝命钦天监在天寿山挑选吉壤,作为已故皇后与自己的长眠之地。当时朱高炽的献陵和朱瞻基的景陵分列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两边,于是朱祁钰为自己选择的地方按坐北朝南来说,就位于献陵右侧。协助景泰帝卜选陵地的大臣,在献陵右侧700米处,测得了一块风水宝地。经景泰帝批准后,工部会同天寿山守陵军兵立即施工,于景泰七年六月底建好了地下玄宫,首先安葬了皇后杭氏。

  这位被景泰帝追谥为“肃孝皇后”的杭氏,其实是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在朱祁钰做郕王的时候,杭氏是侧室,正室是汪氏。汪氏无子,而杭氏为朱祁钰生育了独子朱见济。待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为帝之时,朱见济已经5岁了。此时的太子,还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皇位继承人是兄长的孩子,朱祁钰肯定不甘心。而且,朱祁镇没过多久就被放了回来,这一对父子对于皇权的威胁,比任何人都要大。

  景泰帝想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杭氏更想立自己的亲生骨肉为太子。反对易储的,是景泰帝的皇后汪氏。汪氏之所以要反对,或是以家国天下为念,或是因为与杭氏的个人恩怨。但无论如何,因汪皇后的反对,导致暴怒中的景泰帝决定废后。此事发生在景泰三年(1452年)。随后,杭氏母凭子贵,被册立为皇后。孰料,到了景泰四年(1453年),太子朱见济突然夭折。景泰帝为此悲痛不已,他为独子修建了颇有些规模的墓地。按照一些学者的推断,朱见济的墓地大体位于丰台区卢沟桥以西五公里丘陵地带的太子峪。朱见济之死,给景泰帝及杭氏很大打击。到了景泰七年(1456年),杭皇后崩逝,被追谥“肃孝皇后”。

  一年之后,景泰帝本人病重,且被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赶下台。重新复位的朱祁镇,除了更改年号为“天顺”、下旨以王礼将死去的朱祁钰葬在京西金山口、处死名臣于谦外,还令工部尚书赵荣率守陵官兵5000余人,将景泰陵的地面建筑与地宫等悉数拆毁,并将已入葬的杭氏也改葬于金山。

  重新当了皇帝的朱祁镇既不愿意使用景泰帝的陵区,又要与祖父的献陵相近,于是建陵于景泰帝的废陵以西,从而在献陵和裕陵之间,留下了这么一块风水还算不错的“宝地”。只不过,被拆毁后,这块“宝地”已然成为一片废墟,荆棘丛生,满目荒凉。被拆除后的地宫位置,还形成了坑洼地。因朱祁钰在位期间的年号为“景泰”,人们便将这个地方称为“景泰洼”。

  庆陵选择“景泰洼”

  成化帝朱见深继位后,下旨恢复叔叔朱祁钰的景泰帝号,将其王坟按帝陵的标准升级改造为皇陵,是为景泰陵。到了正德元年(1506年),被废半个多世纪、年过八旬的汪氏终于离世。明武宗朱厚照将汪氏作为景泰帝正室下葬,不承认杭氏的地位。

  又经历了嘉靖和万历两朝后,世上已过百余年,由于十三陵一带的“风水宝地”基本用尽,加之万历帝之子、在位仅一个月的泰昌帝朱常洛突然崩逝。这块“景泰洼”便重新派上用场,成为了泰昌帝的庆陵。唯一遗憾的,是这座皇陵夹在两座祖先陵墓之间,显得十分突兀。

  撰写了《故宫六百年》的阎崇年先生认为,有明一代,曾经先后出现过几位命运跌宕的太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或是朱常洛。在太子任上,朱常洛几乎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精力。待继位之后,这位“老太子”已然油尽灯枯。他的突然离世,既是偶然事件(事关“红丸案”),又带有某种必然。

  朱常洛的庆陵工程,自天启元年(1621年)营建地下玄宫开始,到天启六年(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为止,总共进行了六个年头。此前,有学者撰文指出:虽然庆陵从选址到施工,时间上十分仓促,但建筑用料都不逊于其他陵寝,这是因为附近有两座废弃的坟园可以为建造庆陵提供大量的建筑材料。这两座废弃的坟园,一座是位于东井的万历帝皇贵妃王氏坟,另一座是位于泰陵园的泰昌帝郭皇后坟。由于她们相继被迁出,分别要与万历帝、泰昌帝合葬,她们的坟园成为两座空墓,遗留有大量建材可以用于建造庆陵,因此建造庆陵时,石料充足。

  就此,研究十三陵问题的学者胡汉生先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一,位于德陵左侧馒头山西麓的东井,与定陵右侧大峪山东麓的西井,都是永乐帝皇妃的墓葬。具体来说,东井的墓主人,是永乐十八年(1420年)去世的永乐帝昭献贵妃王氏;而西井的墓主人,则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去世的永乐帝昭贤贵妃喻氏。其二,十三陵区域内,只出现过一处单独属于皇后的陵园,那便是“悼陵”(即悼灵皇后陈氏之墓)。而且,陈氏最终归葬于嘉靖帝的永陵。至于泰陵园内的郭皇后墓,其实是太子妃的陵寝。

  这位太子妃郭氏,也是泰昌帝生前唯一的正室。郭氏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妃,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去世,被追谥为“恭靖端毅温惠皇太子妃”。由于太子朱常洛不受万历帝待见,郭氏也郁郁不得志。结果,还未当上皇后,郭氏便撒手人寰。由于朱常洛的尴尬处境,使得郭氏在宫中停尸达两年之久。直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万历帝才命司礼监官员梁栋与工部官员,择地于天寿山陵区内,在泰陵园后、长岭之前为郭氏建坟。不得志太子的正室之墓,即便合乎礼制,也未必奢华。等到天启帝继位,郭氏才被追谥为皇后,且迁葬庆陵。

  奇特的“一帝三后”

  在位仅一个月就去世的泰昌帝朱常洛,根本没来得及册封皇后,也就是说,朱常洛是没有正宫皇后的。不过,他的儿子为他追谥了三位皇后,于是,在庆陵玄宫之中,陪伴着朱常洛长眠的,除了郭氏,尚有皇后王氏与皇后刘氏。

  除了郭氏被天启帝追谥为皇后,王氏因其天启帝生母的身份,也被天启帝追谥为皇后。王氏初为朱常洛东宫里的选侍,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生下朱由校,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被封为才人。至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王氏去世,据说是受朱常洛宠爱的李选侍凌辱所致。一年后,万历帝降旨,让内阁提出意见,初定王氏入葬郭太子妃坟园之侧。后经工部官员实地察看,发现郭太子妃的坟园规制狭小。直到天启帝朱由校继位,才下旨为生母上尊谥“孝和恭献温穆徽慈谐天鞠圣皇太后”,与父亲泰昌帝的灵柩一起葬入庆陵。

  此外,还有一位命运凄惨、却死后风光的女性,也被安葬在庆陵玄宫之内,这就是崇祯帝的生母刘氏。

  刘氏初入太子东宫时,名分为淑女。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由于生下朱由检(未来的崇祯帝),才被宫人称作“刘娘娘”。然得子未必能得宠。不久之后,刘氏屡屡受到朱常洛的斥责,最终惊吓过度,郁郁寡欢。在被送入冷宫后,便病死了。朱常洛非常后悔,怕万历帝知道,影响他原本已经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于是,他将刘氏秘密安葬在西山。这一年,朱由检只有五岁。

  多年之后,朱由检登上皇位。他向身边的宫人们打听:“我母亲是什么样子?”但谁也说不上来。此时,泰昌帝生前来不及册封、而由天启帝尊封的傅懿妃站了出来。她告诉崇祯帝,自己和刘娘娘曾同为淑女,同室居住,知道刘娘娘长啥模样。于是,崇祯帝遵照傅懿记的描述,让宫廷画师画出了刘娘娘的像。像画成后,在隆重仪仗导引下,由正阳门经大明门,穿承天门过端门,迎往皇宫。崇祯帝在午门前,跪迎已故母亲的画像。崇祯帝见到母亲画像,悲痛欲绝,泪如泉涌:“帝雨泣,六宫皆泣。”朱由检迎进母亲画像,将之悬挂在宫中。后来,有宫人说所奉刘太后像“未肖”(不太像)。崇祯帝赶紧派大太监到外公家,问七十五岁的外祖母徐氏,徐氏又把刘娘娘的容貌说了一遍。待画成图像呈给崇祯帝,左右都惊叹道:“肖。”崇祯帝大喜,命卜吉日,跪伏归极门,迎入安奉于奉慈殿。朝夕上食,如其生时。

  这段故事在民间被广泛流传,无论真假,刘氏的灵柩已入葬庆陵,与厌弃她的夫君千古相随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医药工业百强榜发布 人福医药位... 转自:人福医药(维权)7月6日,以“探索生命 共创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第42届...
外国船只为防袭击悬挂五星红旗,... 近期有大量外国船只在霍尔木兹海峡悬挂五星红旗,防止成为被袭击目标,国防部回应7月8日下午,国防部新闻...
印航空难初步调查报告已提交 据CCTV国际时讯消息,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今天(7月8日)向印度民航总局和其它相关部门提交了印度航空...
国防部:“汉光”演习虚张声势 ... 国防部指出“汉光”演习不过是虚张声势、自欺欺人之举。“汉光”演习往往夸大其词,试图营造出强大的军事威...
日日顺上线“AI智能寻仓”,一... 传统物流模式下,企业在选仓配运时常常左右为难:哪个仓库调货最近?选最快的还是最便宜的物流公司?人工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