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市场监管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2021年起,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坚持守正创新,转变传统“人盯人”的监管模式,以“AI+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推进智慧监管改革,全力打造网络交易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为网络市场监管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大数据监测破解网络市场“隐身术”
南宁市是广西首个经营主体突破百万的城市。南宁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技术创新,在构建“AI+区块链”双引擎驱动的智慧监管体系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幽灵外卖”、直播乱象、虚假宣传等网络市场监管领域难点问题。
目前,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依托智慧监管体系强大的网络监测能力,日均扫描29.4万个经营主体、448.8万条商品链接,相当于为每位执法人员配备2800双“电子眼”。2024年,该局精准锁定421条违法线索,为全市超半数涉网案件提供了关键案源。同时,创新性地为15项核心业务涉及的32部法律条款“配备”了81类精准监测代码,给网络巡航装上“标准尺”,提升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借助AI大模型,建立起9大类200余个算法模型,短时间内就可从直播平台捕获到多条涉嫌虚假宣传线索。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的监测线索派发系统采用了“需求即响应”滚动开发模式,历经35次版本迭代,提升使用体验。基层执法人员通过手机在3分钟左右可完成违法线索处置,目前处置违法线索超2000条,整改率达85.3%。
区块链存证构筑电子证据“防护墙”
针对网络违法信息易删改、易灭失的特点,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将区块链存证、数字签名等前沿技术深植监管全流程。
在查处一起虚假宣传案件时,执法人员运用区块链存证技术,结合“高清截图、全程录屏、数据指纹”三维固证手段,形成不可篡改的完整证据链。如此一来,违法者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该“南宁方案”获得国家药监局认可,成为跨区域在线取证的示范样本。
2021年,南宁市建成广西市场监管系统首个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室,投入超百万元配备专业设备,实现线上线下执法场景全覆盖。2024年5月,该分析室升级为广西市场监管系统唯一综合执法电子数据(南宁)中心实验室,协助查办全区多起价格违法、计量作弊等大案要案。同时,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与南宁海关缉私局建立“业务+党建”双融合机制,形成跨部门数字治理合力。
沉浸式培训锻造数字执法“排头兵”
在推进网络交易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建设中,先进技术的应用必须以执法队伍提升能力为支撑。
当前,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强执法队伍数字化能力建设,将创新思维融入培训体系,精心打造“电子数据取证小课堂”培训品牌。该局采用“限量席位+群接龙抢课+成就解锁”等培训模式,激发执法人员的学习热情;通过建立取证学习兴趣社群,设计卡通版数字助教“小余”,以“每日说”“每日练”知识卡片,持续增强执法人员学习的连贯性和吸引力,累计开展“微分享”393次。
在增强执法能力方面,南宁市首创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数字执法实景靶场,通过“密室逃脱”等新颖形式,还原南宁、都安、百色的3起典型案件现场。执法人员在实战模拟中提升执法能力,掌握更多硬核技能。目前,南宁市有6人获得CISAW电子数据取证专业级认证,3人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级分析师资格。
今年6月20日,广西市场监管系统举行执法办案技能竞赛,以“铁拳”行动典型案件为背景,设置理论考核、现场勘察取证、电子数据取证分析环节,涉及现场检查实操、执法文书制作、电子数据深度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等,有助于建设一流市场监管队伍,强化一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执法技能,推进执法规范化、智能化建设。南宁市市场监管局代表队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斩获团体一等奖。
本报记者杨玲
通讯员何正君 颜红日 邓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