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产能不足,昊帆生物(301393.SZ)拟通过收购突破瓶颈。
7月4日,昊帆生物发布公告称,拟使用1.6亿元分两期购买杭州福斯特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福斯特”)100%股权。
业绩面上,杭州福斯特处于亏损状态,而昊帆生物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
据悉,杭州福斯特属于昊帆生物的下游企业,作为成熟的生产基地,其拥有完备的生产及配套设施。而昊帆生物当前产能不足,亟须突破产能瓶颈,抓住市场机遇。本次收购公司旨在获得标的的现有富余产能,提高供应能力。
标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7月4日,昊帆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拟使用1.6亿元人民币自有或自筹资金,购买杭州福斯特100%股权。本次收购将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完成后公司将获得标的公司85%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第二期将在第一期股权转让工商变更后24个月内实施,届时公司将获得标的100%股权。
资料显示,杭州福斯特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高级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并承接部分CDMO业务的企业,其以抗肿瘤类、抗病毒类、抗过敏类、心血管类和抗精神病药物类为主要研发方向,产品主要销向国内外众多知名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
杭州福斯特作为成熟的生产基地,厂区占地72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米,拥有完备的生产及配套设施,具备GMP、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认证,曾于2019年通过FDA现场审计。
值得关注的是,标的公司拥有众多优质客户,其具有较完整的GMP/FDA标准质量保证体系,2022年以来累计通过90余次境内外客户的审计,客户包括诺华、辉瑞(旗下Mylan)、LONZA、EUROAPI、FIS、富乐马等欧美制药及CDMO企业,Aurobindo、Cipla、印度太阳制药等印度仿制药企业以及华海药业、普洛药业、石药集团、人福医药(维权)、恒瑞医药、海正药业、齐鲁制药、博瑞医药(维权)、奥翔药业、扬子江药业、东阳光药等众多知名医药企业。
昊帆生物表示,本次收购旨在获得标的公司的现有富余产能,改善公司产能不足的局面,提高公司产品的供应能力。公司与标的公司均处于医药产业链,标的公司属于公司的下游企业,本次收购公司将实现向下游中间体、原料药产业链延伸,实现产品结构的丰富和优化,助力公司形成新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同时,标的公司建立了符合GMP规范的生产及质量管理体系,本次收购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
不过,杭州福斯特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业绩均出现亏损。财务数据显示,杭州福斯特2024年营业收入为2.04亿元,净利润为-2844.05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5.25万元。2025年1—3月,杭州福斯特营业收入为2618.31万元,净利润为-844.0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65万元。
需求回暖产能不足
公开资料显示,昊帆生物成立于2003年,总部坐落于苏州市高新区,是一家为全球医药研发及原料药生产企业提供特色原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多肽合成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覆盖下游小分子化学药物、多肽药物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合成酰胺键时所使用的全系列的合成试剂。公司客户覆盖国内外1900余家医药研发与生产企业、CRO、CDMO公司。
随着业务高速发展、下游市场需求回暖,在2024年年报中,昊帆生物便坦言产能不足。其提到,报告期内,下游需求回暖,公司受制于产能瓶颈,不能满足客户销售订单需求。公司自产产能较低,产能不足可能导致公司无法承接客户订单或无法按时交付客户订单。
昊帆生物正在努力扩产。安徽昊帆年产1002吨多肽试剂及医药中间体建设项目于2025年1月取得生产许可证;淮安昊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25年主要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预计2026年上半年可以安装生产设备。随着安徽昊帆、淮安昊帆自产产能的建成及投产,以及其他生产基地的规划,公司将逐步实现自主生产。同时,公司采用积极方式考虑委托加工以及其他方式解决产能问题,争取用2—3年时间使自有产能提高到合适水平,以缓解产能不足的风险。
通过开发自有产能和利用外协产能,昊帆生物2024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生产量1566.66吨,同比增长68.2%。
业绩方面,在经历2023年的营收下降后,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16.22%;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35.44%。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48.21%;净利润3480万元,同比增长16.66%。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