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攀升,马蜂、蜜蜂等蜂类进入活跃期。摘除蜂窝成为不少消防站的暑期业务。记者昨天从消防部门获悉,今年5月以来,本市城区、郊区的摘除蜂窝警情均呈高发趋势。以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为例,5月1日至7月7日,共处置摘除蜂窝类警情303起,上周末警情就达30起。
专业人士提醒,每个人体质不同,被蜂蜇伤后若出现皮疹迅速扩大、憋闷、呼吸困难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消防员摘除马蜂窝。消防员“火攻”马蜂窝。
清除下来的马蜂窝。民宿内一次摘了12个马蜂窝
“蜜蜂太多了,不敢开窗,担心被蜇。”7月2日,密云区鼓楼街道一小区居民报警称,家里靠近窗户的屋檐下聚集了密密麻麻的蜜蜂。密云区鼓楼消防救援站队员迅速到达现场,在穿戴好专业防蜂服做好保护措施后,动作利落地将蜂群清除。同时,消防员还细心地在住户屋檐下喷洒杀虫剂,防止蜂群再次筑巢。
7月3日,密云区巨各庄消防救援站也接到同类警情,消防员迅速前往巨各庄镇一居民楼4层,为住户妥善处置了窗沿上的马蜂窝。6月29日,该消防站队员曾在大城子镇一民宿内一次性摘除了12个马蜂窝。
据统计,今年以来,密云区消防救援支队已接到摘除蜂窝类警情83起,5月以来,此类警情达50起。5月1日至7月7日,怀柔区消防救援支队接警48起、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接警161起……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接警量更是高达303起,平均每天处置超4起,上周末两天就接警30起。
为何蜂群喜欢在居民住宅区筑巢?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分析,这是一种共生的自然现象,这些点位遮风挡雨,且居民区食物充足,尤其是垃圾回收站的肉类等垃圾容易吸引蜂群前来进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随着小区绿化环境的改善,蜜源植物越来越多,吸引了不少蜜蜂前来采蜜,而马蜂又喜欢捕食蜜蜂。”
“摘蜂窝”面临三重考验
由于蜂群偏好在居民楼的房檐、阳台、管道、空调室外挂机及树木等复杂隐蔽处筑巢,摘除作业空间受限,因此消防员在处置蜂窝时,往往要面临高温、蜂毒以及处置环境复杂三重考验。
7月6日下午两点多,丰台区右安门消防救援站接到一户居民求助,家里阳台顶棚下有拳头大的马蜂窝。当时户外气温已达35摄氏度,密不透风的防蜂服在高温下迅速变成“移动桑拿房”,虽然防蜂服有内循环风扇,但消防员很快浑身湿透。好在这起警情处置难度不大,消防员很快就解决了居民的困扰。
当天下午5时左右,右安门消防救援站再次接到居民报警,这次马蜂将巢筑在了抽油烟机的管道里。因为位置“刁钻”,消防站刘鹏翔班长与户主沟通后,决定采用“封堵+拆除”的方式处置。
在厨房过道内,刘鹏翔经受高温和操作空间狭窄的考验,“我们首先封堵抽油烟机管道的排风口,再向管道内喷杀虫剂,等药效完全发挥作用后将整个管道拆除。”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作业,消防员最终将马蜂及蜂窝成功清除。
提示
出现这几类症状要及时就医
一般而言,被马蜂蜇伤后,皮肤局部表现明显,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全身多脏器功能障碍等症状,蜜蜂蜇伤一般较轻微。李理说,被蜇后,首先要尽可能拔除毒刺,注意不要过度挤压伤口。其次要中和毒素,马蜂毒液呈碱性,可用食醋等弱酸性溶液冲洗;蜜蜂毒液呈酸性,可用小苏打或肥皂水等碱性溶液冲洗。注意不要加压包扎,加压包扎会使毒素更快蔓延,可以用干毛巾包冰袋冷敷,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若出现皮疹迅速扩大、憋闷、呼吸困难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李理特别提醒。
遇少量蜂类可先用杀虫剂喷洒
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负责人刘丙涛提醒,若发现家中有少量蜂类正在筑巢,可以先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待蜂类远离后,再清除蜂巢。若蜂群已完成筑巢,且有大量蜂类飞进飞出时,不要盲目自行处置,可向专业人士求助。
刘丙涛说,在野外活动时,注意尽量避免穿着鲜艳衣物或使用香水等吸引蜂类的物品;一旦遭遇蜂群,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因惊慌而胡乱拍打,这样极易激怒蜂群引发蜇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