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潮涌 落地转化生“金”
创始人
2025-07-08 08:20:52
0

  本报讯(记者 刘首辰)作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一年多,便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在培企业达42家,其中依托学校科研团队新生成32家、企业估值超35亿元;2025年1月至6月新生成企业16家,数量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哈工大先研院通过整合人才、资本、市场、服务等多元要素,加速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市场创新举措;是深化校地协同创新,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生动实践。

  作为环哈工大创新创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区和起步区,哈工大先研院自2023年12月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开展概念验证、小试中试、项目孵化、企业培育、金融对接等成果转化全周期工作。目前,先研院通过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对接金融、招商拓展,以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会等形式全方位、系统化服务,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加速“变现”,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从“0”到“1”、“1”到“N”的产业化质变,助力科技成果在龙江大地落地生“金”。

  走进哈工大先研院科技成果转化展厅,一系列赋能产业升级的“硬科技”转化项目令人欣喜:灵动智能装备研制的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整机成本降低至国外同类产品的1/3;星网动力提供国际领先的磁聚焦、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霍尔电推进系统;航威智能装备助力实现国内微特电机领域国产化替代。此外,还有人形灵巧手、眼部手术机器人、智能变色舷窗、碳纤维滑雪装备等众多在培企业的数十项高技术成果,在龙江落地转化。

  “我们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密集推动一批具有国际引领力的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打造了商业航天、机器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集群。”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丛菲介绍,哈工大先研院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让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突破技术难题的项目实现就地转化。目前,哈工大先研院在培企业已合作核心客户98个,覆盖16个省、直辖市;已有近30家在培企业陆续落地中国星谷、智能机器人岛等多个产业承载区。

  王丛菲表示,今年,哈工大先研院将继续在省市校协同带领下,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努力开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新局面,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本地产业化落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印刷业的... 随着行业压力加剧,广大包装印刷企业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问题。如下是芒果教育网小编分享的最...
呼和浩特演唱会又上新!张韶涵、... 转自:草原云夏日炎炎呼和浩特热情高涨“歌游内蒙古”北疆文化活动季启动主题演出小沈阳等演唱会接连上演“...
探索宇宙新平台!我发起成立深空... 转自:新华网▲这是7月7日拍摄的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外景。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新华社合肥...
2024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近... 结合对安全合规的考虑,部分政府客户将公有云业务迁移至专属云,导致公有云占比下降。 ...
最新或2023(历届)今年农业... 除个别垄断行业外,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个集中度相对较低、竞争激烈的产业。最新或2023(历届),许多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