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蔡舒安
通讯员 蒋悦波 李晨云
本报讯 烈日下,头戴安全帽、手持管线探测仪的工作人员穿行在嘉兴海盐县的主干道上。每到一处窨井盖或雨水箅子,他们就停下操作仪器,不一会儿,深埋地下的管网数据就在仪器上清晰呈现。
在城市地下,深埋其中的燃气、供排水、供热、电力、通信等管线错综复杂,构成了一张地下管网,支撑起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约70%城市的地下管线没有系统的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地下管线分布不清的状况普遍存在,城市道路也时不时因为各类管线问题面临“开膛破肚”的情况。不仅损害城市形象,也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今年,浙江省公布2025年第一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改革堵点卡点问题揭榜单位名单,嘉兴、海盐、海宁、桐乡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成市县联合体,针对“建立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改造和协同运维机制”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将目光聚焦城市地下管线底数不清、道路重复开挖、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探索建立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改造和协同运维机制。
海盐县在全市率先建立管线数据更新机制,通过加强管线信息更新,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构建地下管网“一张图”。“开展地下管线基础数据更新现场作业时,我们收集的数据更全面,除了管径大小、管道深度等基础数据,还要收集管道材质、井底形状等共87个属性。”长三角(嘉兴)城乡建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该集团还对海盐县各镇(街道)及管线权属单位进行多次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新一轮的管线信息更新工作。
有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既要科学建设,也要精心管理。嘉兴出台了《嘉兴市建设局关于“建立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改造和协同运维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旨在推动解决城市道路与城市地下管网同步建设改造难,以及地下管网建设管理、收费标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今年6月,我市首部《嘉兴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有效填补了我市在该领域相关规范性文件的空白,为地下综合管廊超前规划、加快建设、保障权益、厘清责任、规范管理提供有力依据。“我们还成立了管线建设行业联盟,搭建平台增进各管线单位间的沟通协作,共筑‘管线建设命运共同体’。”嘉兴市建设局园林市政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提高地下管网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嘉兴已经意识到,从项目设计到施工、建设、运行等,地下管网的各阶段都需要强化指导和管理。如桐乡市印发了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设计(示范文本),叠加管线精细化设计手段,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指明方向。同时统筹新改扩建城市道路专业管线建设需求,提前介入项目可研、初步设计论证等阶段,对新建管线走向、管径大小等进行科学规划,减少未来因管道预留不足导致的乱开挖、“马路拉链”等现象。
精心管理,还要向科技借力。海宁市打造“数治管线”应用,实现管线建设“计划统筹—现场踏勘—项目审批—在线验收—数据更新—运维管理”等全过程闭环管理。同时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实现全市供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信6类地下管线测绘数据归集,完成3700公里管线二三维BIM建模,绘制全市地下管网“一张图”;桐乡市推进管线平台综合运用,实现管线类挖掘、绿化砍伐(移植)“一件事”联办,目前,已有176个管线类项目纳入管线平台实行统一管理。
“面子”好看、“里子”有用,二者兼顾才是理想的城市。“我们将以年度建设计划为牵引、综合设计方案为向导、管线建设需求为根本,通过计划统筹、现场交底、协同施工、联合执法、数据共享等举措,推动管线有序建设,从源头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和施工破坏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地下管线统筹管理水平,全力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嘉兴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