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网—2025 | 房子刚买完,电话被打爆?网警侦办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创始人
2025-07-08 08:02:50
0

转自:公安部网安局

近日,乌鲁木齐公安网安部门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及乌鲁木齐住房信息的万余条公民个人数据被非法获取、出售,这起看似普通的“小买卖”,实则触碰了《刑法》划定的红线。

乌鲁木齐某装修公司经理张某、广告传播公司经理汪某、房产部门聘用人员杨某以及非法中介人员王某等4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今天网警通过这个身边案例,为您揭开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密码”。

信息泄露:装修推销电话无孔不入

最近,家住乌鲁木齐的伟夫妻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新房钥匙,还没来得及好好规划装修,接踵而至的推销电话接踵而至,基本都是全屋定制、装修整包、家具批发...”等各式各样的推销电话并且来电人员十分了解房屋面积、位置、房主姓名、手机号等信息,小伟夫妇果断通过新疆网上违法有害信息举报平台进行举报,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一条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黑灰产业链浮出水面

1.精准推销找“捷径”

装修公司经理张某为了能获得更多客户资源信息,便打起了歪主意,在得知自己妹夫王某与房产局某聘用工作人员为朋友,便出钱让王某帮助收集客户住房信息,同时欲通过广告传播公司经理汪某交换客户信息。

2.高额“收入”埋祸根

王某见有利可图,联系了房产局聘用工作人员杨某帮助非法查询提供信息,杨某为了赚取外快,利用工作便利收集包含业主姓名、房屋面积、位置以及手机号码等信息,将相关信息卖给王某,王某再转发给张某赚取差价

3.黑灰产业链成“闭环”

张某将非法获得的数据分发给公司业务人员开展电话推销,同时将收集的客户信息提供给某广告公司汪某,帮助公司做某视频平台推广和短信群发推广业务。

在此过程中,汪某用张某提供的客户信息不单单为装修公司一家做广告推广,同时将客户信息用于至其他医美、房产、家具、装修公司的广告推广中非法获利,并将其他公司提供的客户信息作为交换转发给张某,造成被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不断扩散。

法条深解:法律红线碰不得

1.入罪标准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普通信息达5000条即构成犯罪,敏感信息50条即可追责。本案中万余条敏感信息已远超立案标准。

2.量刑阶梯分明

情节严重: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

本案中,张某、王某、杨某、汪某等人买卖、交换公民个人信息超万余条,公安机关已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立案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结语

张某、王某、杨某、汪某面对高墙铁窗,悔不当初,原本生意不错,但贪念和法律意识淡薄,为攫取高额商业利益不惜铤而走险,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仅需要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企业加强自律,公民个人也都应当提高警惕,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如果遭遇类似的骚扰电话,应及时保留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网上违法有害信息举报平台进行举报,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素材:新疆网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疆打造“跟着演艺、赛事、影视...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郭玲)本周末,“2025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将在乌鲁木齐市天山明月城开...
甘肃天水通报幼儿血铅异常调查处... 转自:央视新闻 经检验,查获颜料含铅(包装明确标识不可食用)。 7月8日,甘肃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发布关...
甘肃天水一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7月8日,甘肃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调查...
人民论坛: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原标题:即时反馈和延迟满足(人民论坛)不少基层干部有这样的感受:有些事,连夜传达...
海能达:中央整治内卷竞争利于公... 投资者提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官方高级别密集发声,反内卷政策预期加强,请问董秘对公司业务有什么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