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何小雯
恰逢广东佛山朋友有喜,吃席、旅游,两全其美。自朋友口中,早已耳闻佛山西樵山数次,那处主体是座古死火山,直径4千米,占地13.03平方千米的景区,有奇峰72座,岩洞36个,清泉232眼,飞瀑28处,还有东西两天湖。我心往之,久已。
我们抵达西樵山的清晨,天空飘着细密雨丝,整座山如同笼上一层薄纱,像一位深闺少女,知道有人来探访,心有娇羞意。岭南的雨总是任性,想来就来了,或许景也会有不一样的颜色吧。如此一想,竟不为雨中爬山懊恼了,甚至对这不请自来的细雨添了两分谢意。
景区有观光车、缆车,我私认为,徒步慢行,才能领略一方山水的柔韧与深情。我们选择从南门进入,顺着登山步道,一路悠然探访。山道蜿蜒,两旁的蕨类植物、常绿阔叶林生长旺盛,叶片肥厚。岭南多湿热,行在此山中,却如同置身带有植物清香的空调房内,清凉舒爽。
雨歇时,我们站在九龙岩景区前。这处藏于西樵山内的奇岩有九孔,岩穴高低错落,在火山岩壁上星罗棋布。这奇景,是火山岩体内气孔经风蚀作用扩展而成的。当地有谚云:“九龙岩孔能钻透,好运活到九十九。”既来之,岂有不钻之理。穴中行,浑身好似绷紧弦。每个具体孔道形态各异,宽窄不一,略具人形,俱能通过。孔道迂回,一孔一孔地穿。明穴、暗洞、窄缝、隘口,巧妙的空间组合,将这处天然孔道打造成具有野趣的迷宫。
九龙岩景区内还有紫姑井、湛子洞、四方竹园、茶花园等景观。竹园径幽,叶厚脉长,茎直身细,最为惊奇的是,竹身非圆形,呈扁平四方状。听说,此竹是忠贞爱情的象征。茶花园内有花近万株,上百个品种,是珠三角地区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茶林。可惜的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茶花还在为姹紫嫣红的盛景酝酿着,等待着。遗憾或是另一种美好,我忍不住期待下一次和它们相逢在花期。
有诗句称,“欲揽西樵胜,先应访白云”。可见白云洞的地位,直逼西樵景点之首。穿过白云洞大门,一栋三层四角的阁楼扑入眼眸,灰墙圆窗,中通外直,三层飞檐翘角空中耸立。此为明万历年间建的奎光楼,供奉着中国古代文学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神。几百年的古色,在苍翠山色的衬托下愈显庄重清雅。
继续赶路吧,景色在前,脚不能停啊。走过一段狭长而陡峭的台阶后,我们拐入人迹罕至的小径。小径轻如丝带,一曲一曲地绕着。七拐八弯后,眼前豁然开朗,两块惊天巨石如天门般对峙,中间竟留出一条仅容一人行的窄窄通道,石壁上的两大字“云门”赫然醒目。立在门内,依稀能听到叮咚的泉声,我心里暗喜,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的“飞流千尺”——西樵云瀑到了!此飞瀑的水源自天湖,呈三叠状,上段叫龙涎瀑,此段水瀑短小蜿蜒,逶迤而下,如帘似幕。中段叫云外瀑,远看,一道飞瀑,如玉柱,若银蛇,携灌耳之声,自上而下,从翠峰间突射而出,潆回穿凿,继而又钻回广阔的翠色之中。下段湫潭瀑,绕崖急泄,斜倚巨石,俯冲猛撞,带着磅礴气势,将宛若琼瑰仙浆的身躯狠狠摔砸直下,碎成玉渣冰屑,亮出细碎的光,最后落入湫潭,化作碧潭之一,动静皆宜,为潭深景美平添雅色几分。
景色诱人,走了好几个小时竟也不觉得双腿酸痛,应是美景可抚累,可饱腹,可慰心。继续走吧。到达天湖公园。椭圆形的天湖,湖面平展开阔,如同一面巨大的铜镜被搁在群山之间,倒映着四周的丹崖翠峰。天湖的妙,在于天然古成。天湖以火山口作盆,借火山口的地势,收集雨水山泉,于漫长岁月里,蓄水成湖。千万年了,水质犹清,湖水映翠山,山色的青绿被揉碎,沉在湖里,湖水愈发显得碧透。环湖徒步,看眼前景,悟心中情。千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熔岩改变地貌,轰隆隆的地质运动彰显大自然的震撼之力,令人生畏。畏而生敬,敬而生护。后人在保存完好的古火山口建园,依势造出环湖路,建有九曲桥、水月轩、观龙楼、龙珠亭等建筑景观,让人更近地和自然造化相处,这是天人合一的山水画卷。
走了一天,流了汗,饱了眼福,修了身心怡了情,最后就差喂饱肚子以犒劳双腿这一项了。景区多美食,我们选择了全鱼宴。产自西樵山顶河、湖、溪涧的鱼,再加以名厨的煎、烧、蒸、灼、烩,成就了鲜美爽滑的至味。饭后再来个外形圆大如满月,口感松软香甜,以清泉制作的西樵大饼,便是为这趟徒步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下一篇:冲刺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