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万亩冷棚西红柿映红致富路
□李晓东
6月28日,夕阳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朝阳湾镇的万亩冷棚镀上金边。棚架间,一串串红绿相间的西红柿长势喜人。刚在大棚忙完的边墙村村民刘勇抬手抹去额头的汗珠说:“去年加入合作社,收入翻了倍,今年也错不了。”
朝阳湾镇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实糖分积累,适宜发展错季西红柿。当传统的西红柿进入淡季,这里的西红柿正逢盛果期,精准填补市场空白,直供北京、天津、山西等十余省市。
2024年,朝阳湾镇500余户像刘勇一样的种植户,在“四化三统一”模式的引领下,通过种植西红柿致富。“四化”即种植绿色化、管理科学化、质量无害化、销售品牌化;“三统一”则是冷棚设施统一投资建设、生产过程统一管理运作、销售环节统一服务运营。这套组合拳成效显著,去年朝阳湾镇西红柿亩均净利润高达2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5万元。
同时,该产业直接吸纳1700余户3400余人就业,覆盖种植、管理、采摘、分拣、运输全链条,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农民稳定增收。
“支部就是聚合力量的堡垒,专门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难题!”边墙村党支部书记段连瑞说。在朝阳湾镇,党建引领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全镇建立的16个西红柿种植合作社,每个都以党支部为坚强核心。各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党员+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的带动作用,积极落实“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建设收购点、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有效破解了小农户分散经营的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对接难、抗风险弱等难题。
为更好地对接市场,延伸西红柿产业链条,朝阳湾镇组织成立优柿联合社。联合社整合分散的生产力量,实施全链条管理。目前,全镇建有8000余个冷棚,面积超万亩。去年该镇西红柿产值约4亿元,西红柿产业已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联合社旗下已拥有“丰收128”“汉姆1699”等主力品种及“精彩8号”草莓西红柿等精品,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下一步,我们要靠科技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朝阳湾镇党委书记罗奇成说。在镇党委的统筹下,朝阳湾镇成功争取连栋温室科技项目、惠农贷款等,有效释放土地资源潜力;通过策划“西红柿节”及品牌推介活动,提升朝阳湾西红柿的市场认可度。对于西红柿产业未来发展,该镇已设计出清晰路径:强化科技升级,建设数字化平台实现精准种植与质量追溯;推进产业延链,引进精深加工项目,打造西红柿主题公园,探索农文旅融合;筑牢风险防线,完善价格保险与冷链物流体系,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