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以统战力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创始人
2025-07-08 07:21:19
0

转自:嘉兴日报

  结合区域特点 打造“统战+基层治理”新格局

  ■撰稿 周丁芳 朱弼瑜 图片由南湖区委统战部提供

  又到一年暑假时,多所高校的大学生、海外留学生纷纷返乡,很多人成了村(社区)“编外”力量,为中小学孩子们送去暑期活动,而不少统战人士也走进村(社区),为孩子们带来非遗传承等新鲜有趣的课程。

  在暑期为社区提供帮助,只是南湖区统战力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海量工作的一朵小小浪花。

  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复杂化的大背景下,南湖区统战力量作为连接党和群众的重要桥梁,其特色与亮点日益凸显。

  这些天,位于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南江社区的南湖区民建之家、南湖区青少年服务委员工作室负责人扶添正紧锣密鼓地筹划暑期社区青少年活动。

  扶添是民建会员、南湖区政协委员,由他牵头建立的青少年服务委员工作室连续多年承办南湖区“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红船少年模拟政协建言活动,得到辖区17所中小学的参与,累计收到有效提案742份,成为青少年有序参与民主实践的“微窗口”和“南湖样板”,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力量。

  如今,在南湖区,统战工作与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充分融合,已经在各镇(街道)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统战阵地和品牌,成为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助力。

  比如南湖街道南湖社区推出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指定的“暖新计划”。该计划通过对新加入外卖人员提供爱心餐,同时利用外卖员在送餐过程中协助社区进行反向宣传,并担任“啄木鸟”角色,及时将发现的社区问题反馈给社区,助力社会基层治理。

  而该街道文星社区则建立书香文星“侨之家”,以网格为单位搭建“网格连心 组团服务”阵地,还成立连心“侨”队伍,引导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解放街道虹桥社区依托“重走一大路”特色红色旅游路线,打造“起点红 未来虹”特色统战品牌,挖掘辖区内贤达人物和资源禀赋,为居民、企业提供“毛细血管”级的数字化精准服务。目前,已经逐渐促成活力互动、多元复合的品质生活,以民主协商和“一老一小”特色服务等,形成邻里、服务、治理、教育和健康等场景,“统战+”为社区治理增添新动力,实现了基层民主协商向制度化、广泛化、精细化的转变,共同营造统战工作治理新格局。

  新嘉街道的“方老师有话说”品牌已经成为广受家长欢迎的隔代教育答疑解惑“小基地”,而“阳光小屋共筑平安”项目,更因其提供的心理辅导和课程,成为基层平安治理一大助力。而电子社区则在茶馆内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驻场,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吸引侨胞、各民族代表等参与体验,增强文化认同。

  近年来,新嘉街道“嘉禾人美 月映同心”统战品牌,以“党建引领、统战助力、全民参与”工作思路,把统一战线资源和成员嵌入辖区,搭平台、聚力量、激活力,培育打造新阶层人才智库,助力人才主动参与到社区文明建设、隔代教育等具体工作中来,为服务社会发展贡献统战智慧和力量,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凝聚公益力量 绘就“统战+志愿服务”温暖底色

  “小餐饮店的油污水可以接入路面隔油池,再通过隔油池排入污水管网……”在吉庆街隔油池改造专项行动开展过程中,新兴街道统战对象主动加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组,参与多方改造会谈,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改造完成后,吉庆街所有餐饮店排污管道全部接入隔油池,路面油渍残留减少80%,街区环境显著改善,居民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

  新兴街道各社区的侨胞侨眷热心社区治理,建立了社区参事会,认真分析社区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积极为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积极建言献策。松鹤社区“侨之家”积极组织归侨侨眷成立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细致走访多户困难家庭,全面了解困难家庭实际情况,开展慰问困难群众活动。

  志愿服务是城市最温暖的底色,“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在南湖区,经常能看到一批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按照“3+1”模式开展公益活动,他们由社区的年轻党员、辖区内侨眷、少数民族志愿者等组成,开展“免费剪”“随手拍”“随手清”“安全生活圈”等各种志愿服务,或宣传文明思想、或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或强化文明引导……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贡献新力量。

  在大桥镇亚欧社区,有一处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爱心小屋”,刚被聘为亚欧社区“公益合伙人”的回族居民朱红玲正在驿站内为环卫工人免费理发。这里不仅是修剪发丝的地方,更是民族团结之花盛放的温暖角落。在这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与各族群众紧密携手,以理发为纽带,用贴心服务为辖区环卫工人带去便利,在一次次推剪、一缕缕发丝的飘落间,拉近了各民族同胞的距离,铸牢了坚不可摧的民族团结情。

  近年来,南湖区持续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凝聚和激励群众前进,发挥统战力量助推基层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余新镇余新社区的诸多企业汇聚了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外来务工的26个不同民族近1000名少数民族人士,社区为此提炼了“微组织、微平台、微窗口、微热线”为主要内容的“四微服务”民族工作法,打造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并成立社区民族之家,充分尊重各民族群众主体地位,遴选各民族优秀成员作为代表,鼓励大家在社区治理等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以“服务、融合、参与”为抓手,开展“情系渔里”民族团结活动近130场。

  位于余新镇辖区的蒂凡五金有限公司,回族、彝族、傣族、苗族等七个民族员工占总人数五分之一以上,经常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联谊活动,在企业上下形成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还引导各民族员工一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公益活动,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滨州市妇联2025年“儿童友好...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7月7日,欢快的笑声洋溢在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滨州市妇联精心打造的2025年“...
中证A50ETF指数基金(56... 7月8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ETF指数基金(560350)涨0.54%,报1.122元,成交额...
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编辑手记... 转自:人民日报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薄弱基础,到如今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中国的...
高股息ETF(563180)涨... 7月8日,截止午间收盘,高股息ETF(563180)涨0.19%,报1.075元,成交额9844.7...
上证180ETF指数(5100... 7月8日,截止午间收盘,上证180ETF指数(510040)涨0.88%,报1.029元,成交额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