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通讯员 蔡城池
7月1日,走进位于贵州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的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再生铝生产车间,废旧铝材经过严格分拣分类后,被送入双室高温熔炼炉。在超900摄氏度的高温下,这些废铝仅需2.5小时,就能熔炼成标准成分的合金液。
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合金事业部生产运行部副经理刘柱介绍,与传统熔炼方式相比,双室炉采用燃气对铝液升温,利用高温铝液烫化再生铝,大幅降低损耗,传统炉损耗在千分之一以上,而双室炉损耗仅为万分之五左右。
再生铝不仅损耗低,相比原铝还具备价格优势与节能效果。该公司每生产1吨合金铝液,就能节约3.4吨标准煤和14吨水。据了解,再生铝生产车间自今年3月建成投产以来,日均消耗再生铝50多吨,累计生产合金铝液5400余吨,每吨可降低合金液生产成本约50元。按年产5万吨计算,全年可节约250万元。
作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贵州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依托资源禀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打造国家级绿色园区添砖加瓦。
在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诸多生产环节都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在电解铝生产车间,自2023年起,原有的老式石墨质电解槽逐步被能耗更低的新型石墨化电解槽取代,目前近三分之一的电解槽已完成升级。通过设备升级和工艺改造,生产每吨铝节省500度电,节约成本约300元。
遵义铝业的绿色低碳实践,只是贵州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的亮点之一。
鸭溪电厂的粉煤灰、石膏等固废综合利用量超120万吨,年综合产值达5亿元;茅台循环园的30万吨酒糟转化为沼气、有机肥、饲料,年综合产值达7亿元。
在贵州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随着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将有更多企业实现点碳成金,逐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