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旅游厕所”作为景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干净、整洁、设施完备的厕所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他们也更愿意在景区停留和游玩。
针对群众和游客反映的景区厕所少、卫生差等问题,荔波县创新推出“厕所共享开放联盟”行动,倡议景区周边、主次干道、商业街区等企事业单位免费开放内部卫生间。
目前,荔波县有30家企事业单位、商家加入“厕所共享开放联盟”,接力织就“15分钟如厕圈”,并纳入电子导航系统,游客和群众可通过手机实现“一键寻厕”,让“方便”更方便。
同时,荔波县还创建“荔即行”志愿服务品牌,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88个,5万余人次参与并解决群众和游客问题,提升城区景区服务质量。
“小服务”彰显“大作风”。
我省各地各部门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推动作风问题精准起底,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堵塞管理漏洞,规范权力运行,确保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自从孙女开始乘坐‘暖心公交’上下学后,我们一家更放心了!”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黔东南州黎平县孟彦镇罗溪村群众石大娘高兴地说。
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黎平县纪委监委开展“下沉式”监督,收到罗溪村群众反映村寨距离镇中心小学十多公里,没有客运车辆过境,学生上学“乘车难”的问题。县纪委监委分析研判后将该问题反馈给了县交通局等部门。
县交通局、教育局等部门深入调研后,结合县情实际,开通了黎平县城至洪州镇平架村、龙额镇古邦村、孟彦镇地里村等通村客运汽车路线,及时解决了当地中小学生和群众的“乘车难”问题。
“只有弄清楚群众急在哪个症结,难在哪个堵点,愁在哪个事项,盼在哪些方面,才能瞄准监督执纪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黎平县建立以“群众点题、纪委破题、部门答题、回访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监督机制,滚动式整治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突出问题,以解决群众的“小问题”守护基层“大民生”。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推动整改整治一贯到底。县纪委监委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整改工作提示函等方式,推动各职能部门在做好问题整改的同时,聚焦问题背后的症结、短板,修订完善制度、堵塞监管漏洞。
我省各地各部门在学习教育中坚持开门教育,在查与改的过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尺”,努力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
上一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下一篇:锚定特色持续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