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太感谢了,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2024年11月,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女侯某因前夫多次上门骚扰而报警。当地妇联接公安推送后,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启动“背对背”调解机制,72小时内促成探视协议,社区网格员持续跟踪确保矛盾不反弹……这起案件的成功处置,正是聊城市“水城家安”涉家暴及家事纠纷双向推送机制的生动实践。
自2024年10月以来,聊城市妇联联合市公安局创新构建“水城家安”涉家暴及家事纠纷双向推送机制,依托“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三前”治理理念,建立“妇联+公安”三级联动体系,累计化解家暴及家庭矛盾286起,家暴告诫书发放率达46.8%,探索出一条社会治理新路径。
如何将婚姻家庭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针对传统家暴处置“信息孤岛”问题,聊城市构建“市—县—乡”三级协同体系,设立153名专职联络员,通过加密函件实现家暴警情、调解进展的实时双向推送。公安机关即时推送案件信息,妇联同步启动调解并反馈进展,对拐卖、性侵、家暴等违法线索实行快速移交。基层创新建立147处“一站式”办案救助区,集成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6项服务,形成“接警—处置—帮扶—反馈”闭环。
面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如何让调解工作做到有力度又有温度?
聊城市依托“信息联享、线索联查、家暴联处、纠纷联调”四联模式,公安与妇联累计共享286件涉家暴和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动态生成“高风险家庭清单”并进行“靶向干预”;聊城市妇联移送的23条违法线索全部立案侦办。公安规范出具家暴告诫书强化法律震慑,聊城市妇联联合司法部门同步启动“法治教育+心理干预”双轨矫正。针对复杂案件,组建“妇联干部+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调解团队,成功化解186起疑难案件。
“过去遇到家暴大多是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现在有了公安的联动和专业团队支持,我们调解更有底气,也更有力度。”一名基层妇联干部说。
“家暴防治要治‘未’病。”聊城市各级妇联组织与公安依托“一村(格)一警”、妇女之家加强重点家庭排查,实现矛盾隐患动态监测;开展12场“公安+妇联”反家暴专题培训,覆盖600余名基层人员,提升伤情鉴定、证据固定等专业技能。“巾帼维权暖心行动”深入26户困难家庭,提供135人次心理疏导,将矛盾化解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创新推出45期反家暴宣传,开展100余场“以案释法”进社区活动,覆盖5.6万人次。
高唐县的李女士家庭经过“告诫书+心理矫治”组合干预,丈夫完成6期反家暴课程后家庭关系重塑,家暴复发率为零,成为源头治理的生动范本。
按住家暴的“拳头”,离不开法律条文的震慑,更离不开多方协作、联防联治。反家暴工作每向前一步,都彰显着维权的力度和服务的温度,为妇女群众筑牢守护幸福与尊严的坚固防线。
东阿县依托双向推送机制,创新建立“矛盾转办预警库”,对已办结案件实施动态追踪。2024年11月,东阿县妇联通过对公安推送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定期回访,及时发现一起情侣分手纠纷存在潜在风险,经东阿县妇联联动公安、社区等多方介入,成功化解危机,避免矛盾升级。这种“预防—处置—回访”的全链条治理模式,正成为聊城市化解家庭矛盾、守护妇儿安全的有力抓手。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水城家安”机制通过三重转变实现治理升级:从单线处置到多跨协同、从事后应对到源头预防、从刚性执法到刚柔并济。聊城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她们将深化“公安蓝+巾帼红”协同模式,打造妇儿权益保护“聊城样板”,让社会治理既具法治力度,又显人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