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免费发放良种是惠农助农的重要举措。然而,有农民反映有的免费种子种植后存在“挂果率低”“抗病性差”等问题,有的农户因理赔程序繁琐被迫放弃维权,影响种粮信心与收益。
建议:
健全种子采购全流程监管体系,杜绝“带病”种子流入田间。建立“专家评审+农户听证”机制,由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农业科研机构、本地农技人员,依据气候、土壤等条件筛选适宜品种并制定采购目录;招标时明确质量指标,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连续两年抽检不合格企业取消投标资格。
强化发放环节规范化管理,防范二次损耗风险。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实现种子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全程可追溯。建立统一仓储中心,配备恒温除湿设备,由专业机构管理。推行“一村一码”电子台账,发放时同步录入农户信息、种子批次等数据,确保问题可溯源。针对丘陵山区等特殊区域,提供小包装分装服务,避免因多次转运造成损耗。
构建“政府兜底+保险联动”快速理赔机制。要求中标企业缴纳质量保证金,并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疑似种子质量问题影响收成时,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成立联合勘查组,48小时内完成定损。通过“惠农通”等政务平台开通线上理赔通道,农户凭电子台账即可申请赔付,补偿款由保险机构先行垫付,再向责任方追偿。深入广泛宣传种子保障政策,同步提供咨询与维权指导,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何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