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市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江津区举行。会上,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了《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
《方案》涵盖持续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持续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持续强化执法监管、持续加强执法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社会共治等七大重点、35项工作。
持续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方面,将重点做好加强动态精准监测、跟踪做好就业帮扶、及时开展困难救助、持续落实养老保险政策四方面工作。
以加强动态精准监测为例,我市将继续用好退捕渔民帮扶明白卡、信息台账和服务工作台账,及时更新退捕渔民就业状况、家庭收入、参保续保、到龄领取养老金等情况。同时,持续开展退捕渔民“十省百县千户”跟踪调研,按月对已转产就业退捕渔民进行追踪调查,全面动态掌握退捕渔民生产生活情况。
持续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方面,首先是继续加强执法协作,统筹开展“平安长江”“渔政亮剑”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其次是常态化开展联合暗查暗访,进一步完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实现线索双向移送、结果双向反馈的闭环管理,杜绝“以罚代刑”;最后是开展跨省联合巡航执法,构建跨省域执法信息平台互通、执法资源共享、案件高效协作的长效机制。
持续强化执法监管方面,将针对涉渔市场、禁用渔具、禁捕水域船舶治理、规范休闲垂钓管理,强化执法监管。如规范休闲垂钓管理,将坚持疏堵结合,依法分类处置,对首次轻微违规行为以教育劝导为主,对“爆炸钩”“泥鳅钓”“可视锚鱼”等变相捕捞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探索“行业自律+严格执法+合理疏导”的综合治理模式,推动休闲垂钓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持续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将围绕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具体而言,一是加强珍贵濒危水生生物保护;二是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三是开展重要生境保护和修复;四是加强资源调查监测和特许捕捞许可管理;五是加强外来物种防治。
如加强珍贵濒危水生生物保护上,将实施长江鲟等珍贵濒危鱼类拯救行动,开展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多鳞白甲鱼等人工繁育技术攻关,推动珍贵濒危物种的保护性开发。同时,开展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分布调查监测,以及依托动物园、水族馆等专业和社会收容救护力量,提升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
《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进一步稳固,实现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就业率100%,需救助退捕渔民纳入帮扶体系率100%;禁捕水域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非法捕捞发案率下降5%,督办案件侦破率100%;水生生物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达到58。
到2027年底,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就业率保持在100%,需救助退捕渔民纳入帮扶体系率100%;非法捕捞发案率下降9%,督办案件侦破率保持100%;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达到63,提升一个档次。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