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空间变停车场,“微治理”托举大民生
创始人
2025-07-08 00:45:31
0

转自:千龙网

桥下空间的“变废为宝”,也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家门口三环路的桥下改造好了,增设了不少车位。”“咱们居民停车能不能有优惠?”

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北京已完成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234座桥系的环境整治,榴乡桥、通惠河匝道桥等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许多原先桥下的闲置空间被改造为公共停车场和居民休闲空间,正陆续完工投入使用。通过桥下空间治理,海淀区新增2090个车位,石景山区新增车位约750个。

城市这些昔日的“边角料”,正在变成“金角银边”。盘活利用桥下空间,不仅有助于缓解“停车难”这一顽疾,也体现了城市治理理念的优化和变革。这种“微治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桥下空间的华丽转身,体现了城市治理从粗放扩张走向内涵提升。长期以来,北京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兴建了大量桥梁,随之也形成了千余处桥下空间。随着社会发展,多数桥下空间成了城市的“灰色空间”,存在空间利用低效、功能单一、行人可达性不足等问题。

治理桥下空间,北京早有规划。自2021年起,桥下空间整治便列入了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专项任务。2024年10月,北京市印发《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及配套文件,桥下空间整治提升整体工作提速。今年,全市计划对燕莎桥、北苑高架桥等17座重点桥系的桥下空间进行提升,计划年底前全面完工。

桥下空间变停车场,正是桥下空间整治的成果之一——这些桥下空间,过去或被闲置,或沦为杂物堆积的卫生死角,如今通过“微创手术”般的改造,变身为停车场等服务民生的功能性空间。不仅开创了城市更新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优化”的新路径,也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到更多的便捷和美好。

桥下空间改造利用和桥下停车场的设计细节中,蕴含着城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比如,在东城区小街桥桥下空间提升工程中,结合区域定位、桥区特色等,采取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完善照明、监控和消防设施,实现无感支付,并设置无障碍车位。其将提供约100个停车位,可满足社会临时停放、周边居住停放、兼顾公益应急等多样化需求。

桥下空间的“变废为宝”,也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传统的大拆大建式治理往往成本高昂且效果有限。相比之下,“微治理”具有切口小、投入少、见效快的优势。北京桥下空间变停车场的实践,体现了这种“以小搏大”的“微治理”的智慧,对解决其他“城市病”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从更深层次的视角看,桥下空间的治理创新也体现出城市文明的发展逻辑。冰冷杂乱的桥下空间转化为充满烟火气的停车场和公共景观,本质上是在重构城市与人的关系。这种转变体现了城市治理更关注人的体验和感受的特点,其也是一种以人为本。

而这种治理理念的进步,或许比桥下停车场本身更值得珍视,因为这意味着城市治理向着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方向不断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桥下空间停车场的收费备受市民关注。据新京报报道,其标准与周边地区的路侧车位价格类似,但其采取的是经营性市场自主定价方式,同时,能否向居民提供优惠价格以及采取何种优惠方式,也将根据车位的供需情况来分别制定,并没有全市统一的标准。这种定价方式体现了市场化的操作思路,不过,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其仍具备公共性,那么其价格也需体现一定的惠民性,而其相关标准宜尽快明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遮天》:九龙变七龙,AI“修... 【编者按】微短剧行业内容创作的多元化与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澎湃短剧频道x有戏栏目推出“微剧评”专栏,...
农行铜川七一路支行金融“活水”...   本报讯 (通讯员 史雅婷)近日,在“千企万户”走访调研过程中,农行铜川七一路支行精准“把脉”企业...
半年报行情趋于火热,机构看好新...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7月,随着上市公司陆...
企业印象85期:博源化工 (转自:Charlie伴你投资)声明:该系列文章为企业初步研究,非投资建议博源化工(00068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