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
前几天同事在美团和阿里平台分别下单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外卖订单,价格分别为47.1元和35.9元,价格差超10元。
为啥阿里平台的这么便宜?
直接的表象逻辑是:7月伊始,淘宝闪购宣布将在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将补贴力度推至新高度。补贴上去了,价格下来了。
这几天,消费者们迎来了一波“小狂欢”。京东宣布上线为期一年的100亿补贴计划。美团自然也不甘示弱,积极上架补贴参与竞争。这一系列补贴举措,直接让消费者受益——各种大额优惠券、“零元购” 等活动频出,刺激了消费者的下单欲望,一时间订单量剧增,甚至让一些平台出现了瘫痪。
7月5日晚间,美团内网公布信息显示,截至当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占比超过80%。
那么,巨头们为何要如此 “烧钱” 进行补贴大战?这背后逻辑是即时零售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
所谓即时零售,主要为满足消费者即时需求,配送时效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的零售业。此前,早期品类为生鲜、食饮快消等,为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模式。
随着配送体系不断成熟,与早期相比,其主要品类也在发生变化。
现在你打开美团闪购,家电、3C等品类已成为重头戏。
要知道,这可是京东一直以来的“主战场”。这也是前段时间京东美团的“红黄大战”打得火热的本质原因。
不仅如此,即时零售还是一片蓝海市场——有第三方数据显示,在即时零售这个赛道中,目前渗透率在5%左右,但预估到2030年,其渗透率将达到 10%,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
所以,阿里打算“大力出奇迹”,猛补500亿元,以争夺流量入口。
以阿里为例,将饿了么、飞猪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实现了业务整合与协同作战。升级后的淘宝闪购,整合了饿了么、盒马以及淘宝天猫已有即时零售供给,并在淘宝App里形成统一入口。
美团则通过小象超市、美团闪购进一步加码即时零售,试图让用户实现“从点外卖、到购万物”,提升单笔订单客单价与业务想象空间。
京东则从高频的外卖场景拓展至更高毛利的酒旅市场,前期以“0佣金”模式抢占市场。目前在京东首页,“京东旅行”与“京东超市”并列位于首页板块。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与这次各大厂商花钱进攻即时零售态势截然相反,就在几天前,美团社区团购平台“美团优选”停了。
社区团购和即时零售两者此消彼长的背后,是消费者习惯的变化所带来的市场方向转变——当“30分钟送达”成为可能后,消费者对“今日下单、明日自提”的计划性消费的兴趣就会下降。消费者偏好正从“次日提”转向“即时达”。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却没有专门单独再开设新的“京东外卖”。将“京东外卖”作为一个显眼窗口放在京东app的首页,让大家点外卖得从京东app进入,从而提高其用户活跃度,是其获得流量入口的直接方式:试想,这个app从几天点开一次,变成一天点开几次,你“剁手”的几率是不是大了很多?
物流基础的不断完善,让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近场电商发展迅猛,这不仅使餐食外卖能实现30分钟送达,还能让日用杂货乃至大件家电、数码产品等3C产品也能快速配送——电商、外卖平台的业务重合度越来越高,各平台都希望打造囊括“衣、食、住、行”的综合性大消费平台。
这也就意味着,“红黄蓝”的进退之间,一个全新的消费模式,可能就在你我不知不觉中正逐步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