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在地下工程施工领域,有一种技术如同神奇的“定海神针”,能够在软土、流砂和含水不稳定的地层中,为施工开辟出安全、稳定的作业空间,它就是冻结法施工技术。
郭屯煤矿风井井筒冻结工程,为当时国内表土深度和冻结深度最深项目;马鞭山铁矿措施井冻结工程,刷新国内金属矿山建设中采用冻结法施工最深矿井的记录;口孜东煤矿冻结工程,为当时全国冻结深度最深,表土深度全国第二、两淮第一的井筒。
中煤矿建集团,作为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不断推动着冻结法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地下工程的“破局密码”
1955年,开滦林西煤矿首次应用冻结法开凿风井,正式开启冻结法在我国的应用之旅。作为同时掌握冻结、钻井等特殊凿井和普通凿井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煤矿建集团引领并推动了冻结法施工技术在我国的本土化演进与创新拓展。
从早期在矿山井巷工程中的探索应用,到逐步拓展至城市地铁隧道、港口、桥涵、水利通水渠道、大型桥梁桩基、铁路、大容积地下硐室以及高层建筑物深基础等各类工程,冻结法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冻结法走出国门,施工足迹延伸至南亚、非洲等地区,在落地生根中彰显“中国冻结”的品牌魅力。
冻结施工的“开路先锋”
冻结法施工相较于传统的普通施工方法,有着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适应性强,几乎不受地层条件的限制,且无需使用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仅靠人工制冷技术就能凝固地下水,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干扰,完美契合“绿色施工”的理念。同时,在众多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冻结法施工往往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施工效果,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一路走来,中煤矿建集团凭借其在冻结法施工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专业实力,不断挑战自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并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
在核桃峪煤矿冻结工程中率先采用“深厚富水软岩井筒普通法转冻结法施工技术”,冻结深度达916米,打破了当时西部软岩矿井超深冻结纪录;在云南抚仙湖出流改道冻结工程中首次将冻结法成功引入水利施工领域,开启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使用冻结技术的新纪元;在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冻结工程中首创“曲线管幕+水平冻结”工艺,成功贯通被誉为“地下神九”的拱北隧道,难度、规模和技术含量均刷新世界同类隧道的施工纪录;在集团首个海外钾盐矿冻结项目——刚果(布)谷马西钾盐矿冻结工程中,提前68天完成“四井”钻孔施工,吸引中国电建等10余家企业到现场考察,充分展示“矿山建设中国力量”的品牌形象……中煤矿建集团用一项项精品工程,不断拓展冻结法施工的应用边界,书写着属于“中煤矿建人”的奋斗画卷。
特色发展的“制胜法宝”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新街一井项目,是中煤矿建集团冻结法施工技术的又一力作,这是行业内首次在大型矿井冻结工程全站式投入使用氟利昂制冷机组,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开启了矿山冻结领域绿色、低碳、安全、智能制冷站建设新篇章。
该项目首次创新使用42台氟利昂制冷压缩机组,制冷剂化学性质稳定,无易燃易爆风险,节能效果更显著,自动化程度高,构建了“本质安全”的冻结工艺体系。项目打造智能化无人制冷车间,采用先进的数字信息化平台系统,在国内矿山领域首次建立“集中指挥中枢+分布式子系统”智慧工地立体管控架构,突破传统矿山施工各环节数据孤岛难题,实现了远程监控、自动调温及故障预警等功能,利于盐水温度的均匀性控制,以“智控”提升施工精度与效率。施工以来,冻结效果远超预期,项目主立井、西风立井分别提前22天、18天具备井筒试挖条件;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预计节省成本约160万元、缩短工期约20天,综合经济效益明显。
“与传统氨机组相比,在满足井筒需冷量条件下,运用氟利昂机组制冷同等工况下耗电量节省约8%,同时结合‘智控’,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施工效率也显著提升。”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从早期的技术引进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从矿山井巷工程到各类大型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从守正创新的实践路径到数智建设的赋能升级,中煤矿建集团在冻结法施工征程中,始终走在行业前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中煤矿建集团将始终锚定安全第一、效益为先、顺势而为、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持续加强矿山建设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拓展冻结法施工技术的应用领域,为推进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矿建方案和矿建智慧。(樊远庭)
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