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是流年:洒落在陆游诗歌里的夜雨
创始人
2025-07-07 21:23:51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七月,伴着隐隐雷声,北京进入了雨季。令人偶尔懊恼的潮湿雨天,在古人的诗歌中,却是雨打芭蕉、雨落残荷、雨敲屋檐……仿佛在聆听一首首变奏曲。

写雨的名句中,少不了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细雨骑驴入剑门”“夜阑卧听风吹雨”……在陆游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共有数十篇以“聆听夜雨”为主题的作品。他用敏锐的感知和出色的描写,构筑出了一个蕴含深沉情感的夜雨世界。

陆游

夜阑闻雨 壮心慷慨

南宋词坛,陆游是中兴四大家“尤杨范陆”之一(其余三人指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享有盛名。然而,他一生的仕途却坎坷。

南宋初期,他梦想着恢复失去的国土,解放沦陷的人民,并时时作诗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乾道二年(1166)五月,几经宦海沉浮后,陆游被罢官,回到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时年42岁。两年后,陆游在山阴创作了五律《闻雨》,诗中写道:“慷慨心犹壮,蹉跎鬓已秋。百年殊鼎鼎,万事只悠悠。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夜阑闻急雨,起坐涕交流。”身在故乡,陆游还是茫然,根源依然是报国无门的苦闷。夜阑人静,辗转难以入眠,听到园中的雨声,他也在这无尽的黑暗与忧愁中悄然流泪。

又这样过了两年,陆游终于离开山阴,奔赴夔州担任通判。陆游离开夔州后,又前往南郑(今陕西境内),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任职。其时,王炎正准备收复长安,陆游也积极备战。陆游在南郑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半年左右。但对他而言,这段充实的时光令他一生难以忘怀。可惜好景不长,九月,王炎被召唤回朝,幕僚四散,陆游被调往成都。

49岁时,陆游在成都创作了七古《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诗云:“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陆游想到以前去过的东海和南郑,东奔西走,生活忙碌却具有意义,而今只能在破败的驿舍中度过这凄苦的雨夜。床头孤剑跃跃欲动,似乎在大喊杀敌,可自己只能借酒浇愁。风雨正在敲打窗户,此时无情的风雨也拥有了满腔的悲愤。

次年夏天,陆游又在蜀州创作出了《雨声》。诗云:“暑气满天地,薄暮加烦促。清风吹急雨,集我北窗竹。竹声萧萧固自奇,况得雨声相发挥。令人忽忆云门寺,半夜长松堕雪时。”

夏天的傍晚特别闷热,急雨忽然来临,雨滴敲打在竹叶上,发出不同于风吹竹叶的美妙声音。这悦耳的雨声,忽然让陆游回忆起在云门寺读书的时候的情景:半夜忽降大雪,雪压松枝,其音簌簌。这次,陆游终于不再过多地描写由雨所引发的苦闷了,而是发现了这动听的乐符给人带来的慰藉。后来,陆游时常抒写雨声敲打在不同物体上所发出的各异的声音,如竹叶、荷叶、芭蕉等等。只不过,在一首《枕上》,无尽的雨声又让他辗转反侧了:“枕上三更雨,天涯万里游。虫声憎好梦,灯影伴孤愁。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明年起飞将,更试北平秋。”他还在希望自己明年能够拥有到前线作战的机会,此时他的情绪已没有从前那么悲伤和激烈,但依然呈现出低沉的基调。

明 姚绶 《独坐听雨图》

焚香听雨 创作体悟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奉诏还朝,离开成都东归,之后他辗转于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职,却因为主战而屡遭排挤。

当年十月,陆游在山阴写了七绝《冬夜听雨戏作》。其一云:“少年交友尽豪英,妙理时时得细评。老去同参惟夜雨,焚香卧听画檐声。”听着初冬时节的雨,他回忆着自己的过往生涯。年老时朋友零落,伴随自己的只有孤独的夜雨。但笔锋一转,其二又云:“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屋檐上传来的点滴雨声好像是美妙的琴声,陆游在安静的房间内仔细聆听,才第一次领略到这种声音的妙处。

尽管陆游之前已写过多首听雨诗,以往雨声更多是作为一种引发思索的媒介,从这首诗开始,陆游才开始了更自觉地对夜雨的倾听。

两年后的冬天,陆游奉诏回临安,被赵汝愚弹劾,于是又返回山阴闲居。这次在老家,他写了五绝《移花遇小雨喜甚为赋二十字》,诗云:“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可怜清夜雨,及此种花时。”这首诗一扫之前夜雨诗中的悲伤之态,反而抒发了闲居的乐趣。夜雨滋润,花草为之焕然一新,人也似乎更加饱满清新,挺立于天地之间。又过了几年,他在诗中说:“解酲不用酒,听雨神自清。治疾不用药,听雨体自轻。我居万竹间,萧瑟送此声。焚香倚蒲团,袖手坐三更。人苦不自觉,忿欲投隙生。起歃檐间雨,更与此君盟。”与别的听雨诗相比,这首诗的特色在于陆游已经开始描写听雨这一活动给自己带来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放松和愉悦,雨声在陆游的笔下仿佛变成了万能药。诗的最后,陆游写道,他忽然站起来,微吸雨水,与竹为盟。夜雨和竹子都成了他非常亲密的朋友。

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奔赴临安,面见孝宗。已62岁的陆游写下了那首相当著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全然没有了他早期听雨诗中的苦闷和忧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年秋冬之际,陆游在任职的严州又写下一首七绝《即事》:“组绣纷纷衒女工,诗家于此欲途穷。语君白日飞升法,正在焚香听雨中。”非常特别地,陆游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他认为,精雕细琢的诗人就像是精心打扮的女子一样,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诗歌作品。而只有在“焚香听雨”中静静思考体悟,才有可能找到诗歌创作的“白日飞升”之法。这是很有见地的诗歌创作观,此时夜雨更成为他创作诗歌的灵感源泉。

吴昌硕 1915年作 《芭蕉夜雨》

夜雨奇语 共付后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这首名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他在68岁时写的。“僵卧孤村”,就是他晚年身处的环境。此时的陆游,年老体衰,但依然壮志不减。

也许陆游真的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和雨水之间的紧密联系。庆元元年(1195)冬,陆游在山阴老家过生日,突然想到自己就出生在一个雨天:“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浪入船。白首功名无尺寸,茅檐还听雨声眠。”他说,自己当时在淮河上出生的时候,雨急风骤,天色暗淡,海上怪兽出没。到了晚年,没有功名,依然听着茅檐的雨声睡觉。两年后,陆游的妻子王氏去世了,陆游的生活变得更加落寞。因陆游的寿命较长,所以很多亲人故友都纷纷别他而去。面对夜雨,他开始产生更加强烈的依恋。

陆游到77岁时,还写过一首《夜雨》,说自己写的诗歌放满了书箱,其中最多的就要数描写夜雨的诗:“吾诗满箧笥,最多夜雨篇。四时雨皆佳,莫若初寒天。纸帐白于毡,纸被软于绵。枕傍小铜匜,海沉起微烟。是时闻夜雨,如丝竹管弦。恨我未免俗,吟讽勤雕镌。南朝空阶语,妙出建安前。意谓夺造化,百世莫比肩。安知梧桐句,乃复与并传。夜雨何时无,奇语付后贤。”他说,春夏秋冬,四季雨景皆佳,但其中最有情趣的,还是初寒时节的夜雨。焚香听雨,美妙的雨声就似动听的管弦乐。只是恨自己还没有去除俗气,写诗时仍免不了雕琢字词,失掉了天然。然后,他开始评论前人的咏雨诗,称赞它们的妙处。比如何逊在《临行与故游夜别》中说:“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孟浩然有联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在陆游看来,这些句子都是描写夜雨的绝佳妙句,他要把这些奇妙的诗句传给后人。

开禧二年(1206)秋,陆游在山阴写下七绝《老学庵北窗杂书》,时年82岁。其中有一首说:“龟常曳尾岂非乐,鹤已铩翎徒自伤。造物今知不负汝,北窗夜雨默焚香。”陆游化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出自《庄子》,乌龟摇着尾巴在泥沼中嬉戏,这种生活要远比被供奉在庙堂之上快乐。第二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支道林喜欢仙鹤,为了防止仙鹤飞走,便毁坏了仙鹤的羽毛。陆游引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两种不同的心境。摇曳尾巴的乌龟是知足和自由的象征,而铩羽的白鹤则是失意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形象。陆游一生怀才不遇,四处奔波,到了晚年则安居故乡,甘于平凡生活。这样的生活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陆游一时也没有想清楚,他只好把命运归因于造物主。最后,他说,造物主没有辜负我,它所给予我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创作出更伟大的诗篇。他静坐在北窗下,聆听着窗外的夜雨,这样想着、想着……诗人似乎终于慢慢释怀。

回首陆游一生所写的数十篇听雨诗作,可以发现其对待夜雨也存在着阶段、层次上的变化。潇潇夜雨最终成为陆游最亲密、最忠实的伙伴,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在诗歌的世界中漫漶,让孤独寂寥的陆游拥有了最温暖的陪伴。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张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新或2023(历届)天津职业... 第二十一条 新生入学报到后,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生管理条例》...
最新或2023(历届)天津商业... 下面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最新或2023(历届)天津大学大一新生入学报到时间,天津大学新生入学指南须知的...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 股票代码:000999 股票简称:华润三九 编号:2025一054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
最新或2023(历届)安徽高考... 最新或2023(历届)安徽高考二本填报志愿录取时间和录取流程安排 据最新或2023(历届)安徽省普通...
最新或2023(历届)天津外国... 最新或2023(历届)级新生报到须知一.调档政审新生持调档函和政审表到原单位办理调档手续,7月8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