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交易所方面表示,后续将在证监会指导下,结合市场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完善程序化交易相关监管安排,形成系统性、可操作的自律监管规则体系,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运行。
7月7日起,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开始实施,将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监控,强化高频交易监管。交易所方面表示,后续将在证监会指导下,结合市场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完善程序化交易相关监管安排,形成系统性、可操作的自律监管规则体系,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运行。
《实施细则》立足于“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个最大国情市情,旨在因势利导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充分体现“趋利避害、突出公平、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方面,通过建立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加强机构合规风控管理、强化信息系统管理等安排,明确监管预期,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程序化交易监测监控、强化高频交易监管等方式,更好保障交易安全,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异常交易认定方面,《实施细则》明确了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方面,《实施细则》中明确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0000笔以上。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在此前答记者问时表示,设置这一标准借鉴了境外成熟市场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并结合了自身监管实践经验。交易所在充分测算评估的基础上,设置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有利于聚焦重点群体,集中监管资源,切实发挥监管实效。
《实施细则》中同时明确,程序化交易监管对沪股通投资者总体实行与内资一致的监管标准。如沪股通投资者发生《实施细则》规定的异常交易行为的,沪深交易所将根据监管合作安排,对投资者采取自律管理措施。同时,兼顾内地与香港市场的实际差异,作出适应性安排。其中,《实施细则》关于机构合规风控管理要求、对相关主体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等条款,将在监管合作安排框架下参照执行。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新规的发布有利于减少程序化交易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其中,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等四类监控指标直击程序化交易的灰色地带。过去,部分机构利用技术优势高频挂单、撤单,制造虚假流动性诱导投资者跟风,新规通过量化标准将其纳入监管框架,有效遏制“幌骗”等操纵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程序化交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需要对其正视并客观对待。未来,可在动态监测、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分类监管机制,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韦夏怡
微信编辑:胡闻哲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新华社上海分社、中国图片社、上海证券报、中经社上海总部、新华投控联合承办,欢迎社会各界组团参观。
展览精选了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近300张历史经典照片,从百姓视角出发、以视觉逻辑为线索,全景展现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
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00
地点:上海市陆家嘴东园路18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6楼展览中心
联系人:沈女士
电话: 1316262396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区域企业发展大局,需要对金融风险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科学应对,防范于未然。
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出品的《风险预警·金融版》在政府权威部门指导下,依托先进的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和专业的分析师团队,对金融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风险舆情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研判,为金融监管部门、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行业协会、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提供权威、专业、实用、及时、有效的金融风险舆情监测、研判、预警与应对建议。
1.8万/年,每周一期,每周五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