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参考消息
#今日小暑#【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小暑】#诗词里的小暑# “小暑”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暑,指炎热,而小暑意为小热,此时节天气渐趋炎热,却还没抵达酷暑巅峰,因而其英文表达为Minor Heat。从这一节气开始,中国多地步入雷暴最多的时节。民间素有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的俗语,生动勾勒出暑热的递增态势。小暑之后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今年入伏是从7月20日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古人借此提醒人们减少外出以避暑气。小暑时节,南方有“食新”的习俗,人们会品尝新收获的稻米,以祈风调雨顺;小暑过后,初伏将接踵而至,北方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因饺子形似元宝,取“元宝藏福”之意。此外,民谚云:“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恰是小暑到来的生动注脚。暑热如煮,古人虽无空调、电扇、冰箱等纳凉器物,却将难耐酷热化作笔下风情。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直抒“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唐代诗人韩愈以“如坐深甑遭蒸炊”作比,南宋诗人陆游亦写下 “坐觉蒸炊釜甑中”,字里行间尽是蒸笼般的暑热体验,无需多言便已感同身受。不过,热浪翻滚的时节里,也藏着蓬勃的生机。越是酷热,荷花开得越是娇艳;越是炎热,蝉鸣蛙噪越显欢腾,共同奏响动人的“夏韵之歌”,为这炎热的时节添上最鲜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