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解敏)近日,泰山人民坊城市更新项目投入试运行,这片承载着泰山一村、二村、三村共三个居委会、3534户家庭、近万名常住人口的老社区,呈现“由内而外”的蜕变。
泰山人民坊位于普陀区宜川路街道泰山片区(东至沪太路,西至骊山路,北至华阴路),是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售后公房区域,长期面临多重困境:一道围墙将区域一分为三,导致空间割裂;人口密度大、配套设施老旧;空间局促且老龄化加剧。这些因素叠加,使得社区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更新工程通过“破墙+分流”,精准打开三处关键围墙,增设三处次入口,串联起各个新建的核心服务点。如今,泰山人民坊借势“人”字形道路骨架,延展出“共怡、共商、共享、共治”四大主题空间,曾被围墙分割的封闭小区,蝶变为开放的活力街区。
居民们惊喜地发现,曾经的边角车棚和弄堂转角,通过拆除违建、腾退边角地,“变”出共享花园与便民驿站,8405平方米的休闲空间豁然开朗。处于“人”字形道路交叉点的核心位置,原是公共浴室和零星早餐铺的区域,变身为通透的泰山人民坊主体建筑。这座720平方米的社区共享“会客厅”集纳了党群服务站、红色议事厅、社区图书馆、多功能活动区等,成为全龄友好的活力空间。
在生态科技的赋能下,老社区实现了“逆生长”。光伏装置与雨水收集系统运作,智慧路灯和智能门禁系统启用,智慧停车系统通过“潮汐停车”缓解停车难,智能垃圾回收站通过积分兑换激励居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