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天健 通讯员 吴雪瑞
“2024年,全市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921件,同比增长168.9%……全市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629件,行政复议阶段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率达98.14%,实质化解行政争议成效初显。”
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市2024年度行政审判与行政复议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滨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年度工作成效,介绍了法治政府建设新进展,并发布了行政复议应诉白皮书。
近年来,滨州市紧紧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坚持“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工作理念,以高水平复议成效护航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 高位推动谋实策
滨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行政复议应诉工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要不断完善机制、扩大覆盖、强化服务,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为全市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
积极打造“缤纷复解”工作品牌,让行政复议深度融入企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通过推动行政复议法学习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构建起全方位的宣传阵地,2024年,累计开展行政复议开放日、宣传周等专项宣传活动280余次,发布政策解读通告110多篇,让更多人了解并信任行政复议这一途径。
为了抓住“关键少数”,滨州市将行政复议法学习工作列入学法计划和应知应会清单,实现学习宣传的广泛覆盖。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习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各县(市区)也纷纷开展相关学习,自上而下推动行政复议知识的普及与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滨州市司法局还积极推进“府院联动”工作,组织复议人员参与法院培训,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工作模式,落实交流会商、数据共享、同堂培训等工作机制,推进复议应诉工作质效共同提高。
拓宽复议渠道 依法行政有实招
目前,滨州市正积极构建覆盖全市的“现场+网络+邮寄”多渠道申请模式,通过互联网收到的行政复议申请占比不断提高。同时,坚持“应收尽收,存疑先收”原则,不断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处理流程、规范案件受理和文书处理标准,实现了对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拖延办理等情况的有效监督。
为将符合复议受理条件的行政纠纷事项引导到行政复议程序中,滨州市还建立了行政复议与12345热线、行政诉讼、信访工作衔接机制,实现矛盾化解端口前移,充分发挥了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
据了解,滨州市持续强化个案监督和纠错力度,采取变更、撤销、确认违法、责令履行等多种方式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同时强化类案规范,围绕土地征收、行政协议等领域,用好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等监督手段,源头预防行政行为普遍性问题风险隐患,从而树牢行政复议公信与权威。
优化服务供给 赋能发展见实效
滨州市在全省首推“行政复议入园区进企业”活动,新增涉企行政复议联系点218个,实现商会协会重点园区行政复议咨询服务点全覆盖;同时,在全省首创涉企纠纷“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双重保障机制,提供“零距离、零延迟、零遗漏”服务,为企业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滨州市聚焦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加大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行政争议的化解力度,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工伤认定、行政赔偿等民生领域,落实“容缺受理、优先办理、帮办处理”工作机制,让行政复议成为保障民生的有力武器。
与此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简案速办”和“繁案精办”,建立交通违法类、政府信息公开类案件快审快结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重大疑难案件听证制度,行政复议受理、审理、决定、执行、监督等各环节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滨州市将继续深化行政复议改革,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滨纷复解”工作品牌效力,努力将行政复议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