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斯莉·艾丁塔什巴斯,翻译/鲸生】
以色列和伊朗为期12天的战争已经重塑了中东的权力格局:一个胆气愈壮、意图进一步改造地区的以色列;一个元气大伤、挣扎求存的伊朗政权;以及一个犹豫不决、不愿再陷入持久冲突的美国。然而,最危险的后果或许不在以色列、伊朗的后续交火——而在于土耳其与以色列之间已经浮现的更激烈对抗。
土耳其外交部长哈坎·菲丹近日在伊斯兰合作组织峰会上的发言,精准传递了安卡拉的新基调:“不存在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也门或伊朗问题——问题显然出在以色列。”
这番言论折射出土耳其对以色列地区定位认知的转变:从曾经的盟友,到后来的对手,如今正日益被视作彻头彻尾的敌手。安卡拉对以色列日益强硬的姿态及自诩的“地区霸主”新身份深感不安——这本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觊觎已久的角色。
埃尔多安的关键政治盟友德夫莱特·巴赫切利近期更指控以色列企图“包围安纳托利亚”并引发土国内部动荡。此类言论曾经仅见于街边小报的头版,如今却逐渐成为土耳其官僚体系与主流媒体中的主流话语。
6月18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谴责了以色列对加沙的侵略和对伊朗的持续袭击,并形容内塔尼亚胡“比希特勒更甚” 视频截图以色列方面则存在镜像般的执念。部分以色列安全机构建制派日益将土耳其的地区影响力视作长期威胁,“比伊朗更危险”。埃尔多安公开支持哈马斯的举动,引发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强烈反应,双方的唇枪舌剑不断升级,更推动以色列加强与叙利亚库尔德人的联系——后者一直被安卡拉视为心腹大患。在这个本已动荡的地区,两大最强军事力量(且同为美国盟友)之间的对决,恐将进一步侵蚀脆弱的势力平衡。
这场冲突同时具有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的双重意义。埃尔多安的政府将逊尼派伊斯兰民粹主义与土耳其民族主义熔为一体,其标榜的“土耳其世纪”执政纲领,承诺开创一个土耳其在海外施展权力的新纪元。而在以色列,这个极右翼为底色的联合政府对国家命运抱有同样决绝的信念,追求在黎巴嫩、加沙和叙利亚占据军事主导地位。这两种相互排斥的世界观,恐怕没有多少妥协空间。
叙利亚是双方最直接的对峙角斗场。自2024年末巴沙尔政权垮台后,土耳其和以色列竞相争夺对叙利亚战后秩序的主导权。土耳其持续扩大在叙影响力:支持目前掌权的盟友势力,力主建立一个亲安卡拉的稳定、集权政府。土耳其已控制叙利亚北部的大片区域,并渴望在全国拓展其经济与军事存在。以色列则加紧发动空袭行动,支持库尔德人与德鲁兹派自治,同时因叙利亚新统治者与吉哈德组织间的渊源而对其深怀疑虑。
今年4月3日,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位于叙利亚南部哈马省、土耳其考虑作为军事基地的T-4机场,土外长费丹后来表示不寻求同以色列的对抗 法新社
今年四月,以军轰炸了一处预留给土耳其建立军事基地的场地,将紧张关系推向顶峰。虽然开通了军事热线,但两国间更广泛的外交接触依然冻结。土耳其也从以色列对伊朗的战争中汲取了教训:以军对伊朗军事领导层的精准“斩首”,凸显其空中力量与情报能力的压倒性优势。安卡拉正在着手弥补自身的软肋。
美国总统特朗普必须利用他与内塔尼亚胡及埃尔多安的良好关系来管控这场对抗。结束加沙战事或许有助于缓解土耳其的不满,但土以两国间的长期角力恐怕一时难以平息。
数十年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视土耳其与以色列为不可或缺(纵然棘手)的地区盟友,是维持中东区域稳定的两大支柱。如今,这两大支柱正彼此倾轧。随着伊朗的实力遭到削弱,华盛顿及其盟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东的下一场考验,或许将源自美国最亲密伙伴之间的内斗。
(原文发布在金融时报评论网站,原标题:“土耳其与以色列面临滑入对抗的风险。”译文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观察者网观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