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全开的“小公桔”生产线。
本报讯(记者 康福柱文/摄)炎炎夏日,喝一瓶冰镇饮料是消暑的不错选择。位于阿城区的哈尔滨蓝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原本315毫升包装的“小公桔”饮料,变身520毫升“大瓶”,且“加量不加价”,迅速打开了哈尔滨市场,企业正加班加点生产保供应。
7月5日,记者走进“蓝谷食品”,院内有好几辆大货车正在等候装货。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全自动生产线上,一瓶瓶橙黄色的“小公桔”饮料正快速下线,机械手灵活地将成品码垛,然后迅速装车运走。“从6月中旬大瓶装‘小公桔’上市以来,订单就没断过。我们正在调整生产线加班加点生产,还准备再增加一条新生产线来提升产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负责人马兵兴奋地对记者说。
不到1个月,“小公桔”主打产品增容量、不加价的策略迅速赢得市场认可。目前,已在主城区1000余家餐饮企业铺货,预计到八九月份扩展到4000家,届时会再掀起一轮销售高潮。
“哈尔滨持续火热的旅游市场给了我们信心。”马兵说,冰城餐饮消费需求旺盛,“我们在市场调查时发现,不仅本地市民喜欢,就连外地游客都手举大瓶‘小公桔’连说哈尔滨人实在。”企业认为,大瓶饮料性价比高,更符合消费者需求。
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企业,如今已经能生产果汁、果汁饮料和碳酸饮料三大类30多个品种饮品,是黑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家企业生产的“蓝格格”系列饮品,已成为哈尔滨人耳熟能详的本土品牌。
记者手记
“小公桔”加量不加价,不仅反映出企业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更见证了哈尔滨旅游的持续火爆。“小公桔”的变身,或许能为更多本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启示。以产品创新对接市场需求、以品质升级服务消费升级,正成为哈尔滨“老字号”焕发新活力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要有成为王一民的信念感
下一篇:公益海报 | 今日小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