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为期5天的“中希网红游名城”活动收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出发大厅,希腊网络达人“希腊姐妹花”的手机屏幕上,新发布的短视频不断跳出点赞提醒——这是她们用镜头收集的四川故事,正通过互联网跨越山海,抵达希腊、中国乃至全球网友面前。
7月1日至5日,希腊网络达人“希腊姐妹花”玛丽安、索菲亚,情侣博主“tripawayzz”凯纳特与杰拉西莫斯,音乐文化大使埃里尼,打开四川与希腊从生活到文化再到情感的共情密码。5天时间里,5名希腊网络达人的镜头里装满四川的多元面孔。这场行程的意义,远不止于旅途的记录。作为成都—伊斯坦布尔—雅典航线开通后的“首波体验官”,5名达人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四川入境游服务的悄然升级。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优化入境旅游便利化举措”。记者在此次“中希网红游名城”活动全程随行中看到,那些困扰入境游客的沟通有障碍、支付不方便等难题,正被逐渐化解。
沟通关 从自找翻译到专业应答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杰拉西莫斯提出的一个问题让人印象深刻:“大熊猫现在有几个亚种?是否还存在其他分支?”随行英语导游立刻作出回应:“目前大熊猫分为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基因研究显示……”专业的解答,让杰拉西莫斯眼睛发亮。
从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对古蜀文明的专业讲解,到大熊猫基地的生态科普,几乎每个点位都能提供外语服务。在中国生活7年的玛丽安印证了这一点:“以前找外语导游要托朋友或联系旅行社,现在自己就能在景区预约。”
四川打通入境游沟通关的努力不止于此。《四川省进一步促进入境旅游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支持旅行社小语种导游队伍恢复发展,并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平台作用。
省旅行社协会秘书长黄琴透露,不仅是英文导游,针对东南亚等新兴客源地小语种导游缺口,今年3月启动的小语种旅游讲解志愿服务者招募已初见成效。“未来,游客在宽窄巷子听到泰语讲解,在乐山大佛遇到马来语导游,会越来越常见。”
支付关 便利化改造实现无缝衔接7月2日中午,结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参观后,一行人需乘坐高铁返回成都。“绑定护照,绑定境外卡,选择车次……”“希腊姐妹花”玛丽安、索菲亚掏出手机,2分钟教会同伴通过铁路12306买高铁票。记者实测发现,12306的英文界面不仅涵盖车次查询、选座,连退改签规则都有双语说明。境外游客无需依赖翻译软件即可独立完成操作。
让达人们惊喜的,还有支付的无缝衔接。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书签、大熊猫基地的毛绒公仔等,他们都可以便利支付想买就买。7月5日,凯纳特买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旗袍:“店员说扫二维码或刷卡都可以支付。”
目前,四川正积极推动入境支付便利化改造。推动入境旅游支付便利性服务在重点旅游城市公共交通、旅游景区、文博场所、餐饮购物等场所应用。以成都为例,目前当地外卡收单商户已达65120户,全市5000余台ATM机和1306家银行网点支持外卡取现,重点景区、商圈外卡支付实现全覆盖。“我们在希腊办的银联卡,来成都后和本地人一样使用。”玛丽安晃了晃钱包里的卡片。
这些改变,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气。截至7月1日,今年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已超300万人次,同比增加11.2%;出入境航班2.3万余架次,同比增加15.7%,两项数据均居中西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