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旅融合的本质逻辑——文化是内核,旅游是外延,二者共生共荣、互促互进。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聚焦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为四川文旅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蓝图,赋予达州文旅融合发展新使命、新机遇。
文化为魂厚植精神内核。文旅融合的目的是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通过旅游场景让文化“活起来”,通过文化内涵让旅游“立得住”。达州文旅的独特魅力,源于巴文化的历史底蕴、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和民俗文化的鲜活基因。
抓好文旅的“源”。地域文化是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等的总和,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揭示了巴文化与中原文化和而不同的交融轨迹,是达州文旅的核心IP。大力培育发展“巴文化”文博游,加快建设全国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为旅游注入“源发性”的精神力量。
抓实文旅的“魂”。红色文化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革命遗址和红色纪念场馆300多处,红军标语近500幅。联动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区,提质打造神剑园等红色旅游景区,为旅游赋予“革命性”的精神内核。
抓住文旅的“韵”。薅草锣鼓、“元九登高节”等民俗文化,是巴渠儿女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活文化”,承载着敬天法祖的传统观念、和衷共济的处世哲学。创建一批国省重点旅游村镇,培育一批村景融合微景点,让民俗文化在传承中“活态”生长,为旅游注入“烟火气”的精神温度。
旅游为体构建产业支撑。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市场化、场景化的方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消费、可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应以全域旅游整合资源,强化产品创新的“形”和产业联动的“势”,让文化通过旅游可触可感、可游可享。
以全域布局串珠成链。推进文旅融合就是要推进关联要素有机整合,实现“1+1>2”的综合效应。以推动巴山大峡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以“五游”业态为着力重点,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让游客在行游达州中感受文化的“全景式”呈现。
以产品创新提质升级。游客的需求已从“观光式”向“体验式”升级,更加注重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在文化体验型产品中推出巴人服饰便装体验、巴文化部落风情体验,在生态康养型产品中加力推动森林资源与旅游创新融合,在夜间消费型产品中推出主题灯光秀、“非遗夜市”等,精准响应文化需求,让文化通过旅游可感可享。
以产业联动放大效益。产业边界的模糊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文旅融合本质上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渗透、交叉与重组。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文旅、工文旅、体文旅、商文旅等业态,加快形成“文旅+”产业集群。
科技赋能拓展创新空间。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也是文旅产业升级的“加速器”。面对“Z世代”成为旅游消费主力、数字技术重塑文旅体验的趋势,要推动文旅从传统观光向智慧体验转型,为文旅融合注入创新动能。
以数字技术活化文化资源。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对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等进行3D建模,通过技术手段让静态文物变为动态场景,让年轻群体通过数字接口触摸文化,实现“以技传文”。
以大数据优化服务管理。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能为管理提供精准支撑。整合景区客流、交通、天气等数据,提升达州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游客提供“一键导航”“智能预约”服务,让旅游管理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以技优服”。
以科技驱动业态创新。利用媒介技术促进文旅业态丰富和内容传播,让“传统山水”焕发新意。培育“文旅+直播”新业态,支持景区主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网络社交平台开展“云游达州”直播,推动“流量”变“留量”,实现“以技兴业”。
保护优先筑牢持续根基。保护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保护的动力。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代际共享”,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担当。
以法治思维守护文化遗产,体现制度保障。明确的制度约束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制定《达州市巴遗址遗迹保护条例》《达州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建立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通过制度约束避免破坏性开发,确保文化遗产“传之久远”。
以生态理念呵护自然本底,践行绿色发展。自然生态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破坏生态将使其“贬值”。在景区开发中推行最小干预原则,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保护生态资本。对景区裸露山体、污染水域进行治理,推广低碳旅游。通过守护绿水青山实现金山银山的永续供给。
以传承责任培育保护意识,强化文化自觉。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是其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和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将巴文化、历史名人等纳入中小学乡土教材,开展“文化遗产日”“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保护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实现文化遗产永续利用。
文旅融合,是一场以文化人的精神之旅,更是一次以旅兴产的发展之变。达州将始终锚定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总目标,以文化为魂铸精神、以旅游为体强产业、以科技赋能拓空间、以保护优先守底线,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