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全球气候融资的新机遇和新发展议题讨论现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旷光彪 摄本报讯(记者 牟绍莉 向莉君)7月6日下午,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融资与多边开发银行(MDB)协同增效”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省现代金融学会、贵州商学院承办。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以“协同增效”为锚,精准锚定三大战略维度,关切和回应了多边机构的枢纽价值、全球治理的破局之思、发展中国家的迫切期待。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重点围绕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有关MDB的作用进行发言。他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完善可持续金融的体制机制,近期相关举措包括: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架构;完善标准体系,为多边开发银行等市场主体清晰识别和参与可持续投资项目奠定基础;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为市场主体提供透明、可信赖的市场环境等。
在讨论环节第一阶段,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赵幼力针对当前仍然面临着气候融资缺口显著、气候变化负外部性问题突出、各国政策协调性不足等问题,从善于从“预期差”中寻找发展新机遇;气候福祉的经济性要充分彰显;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全球一体化的气候应对方案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专家们围绕全球气候融资共识进展、如何完善全球气候融资治理、如何为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工业化融资及技术转让与能力建设之间的协同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讨论环节第二阶段,贵州大学东盟研究院院长杨达表示,当前全球的气候治理处于关键的转型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紧迫性与日俱增,同时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的缺口,急需挖掘新的动力源,开拓新的发展路径。围绕在日益碎片化的全球经济中,多边开发银行如何在推动全球气候融资、加速发展中国家绿色工业化中发挥催化作用,多边开发银行在动员私营资本方面取得哪些进展,中国如何在MDB体系下分享经验等方面,专家们从各自研究领域各抒己见。
“会议聚焦推动全球绿色融资治理体系的完善,多边开发银行与绿色融资的协同增效,不同领域和观点在这里碰撞,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融资提供了重要智力参考借鉴。”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范省伟在闭幕致辞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持续推动建立“绿色融资与MDB协同”的常态化对话机制,让贵州成为连接东亚与非洲、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的“绿色桥梁”,让每一次思想碰撞都转化为落地生根的项目实践。
上一篇:福建启动防晒服专项快检
下一篇:苗寨“夜经济”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