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胡晓鹏在《人民论坛》撰文指出:
当前,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促进力量和消费扩张力量,其消费行为因数字技术与数字场景支撑而呈现出新特征,通过初期兴趣社群促成更加稳定、规模更大的兴趣圈层,不断重构传统消费模式,推动形成更多消费热点。当前,我国的青年消费日益呈现出四个变化趋势。
一是符号消费与圈层身份的双向建构推动青年消费动力提升。例如,一些青年将汉服、潮玩等商品作为身份标识,在国潮、二次元等圈层中完成文化认同,形成“消费即表达”的行为逻辑。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Z世代”正在主动选择符合圈层文化特质的商品以获取群体认同,印证了圈层符号体系对消费决策的支配性影响。
二是圈层文化共识不断推动青年消费理性升级。圈层内部形成的共享价值观重塑了青年的消费理念与行为模式。以“精致省”“平替经济”为代表的消费共识,推动青年优先考量性价比与长期价值协调的理性化消费。分析表明,理性化消费现象的本质可归因于圈层化的信息共享机制:圈层成员通过攻略交流、评测比对建立消费标准,形成抵御冲动消费的集体理性,凸显圈层规则对消费行为的规范化作用。
三是社交裂变与圈层消费的闭环传导推动青年消费规模扩张。兴趣圈层通过社交货币化机制推动消费规模的自发扩散,更多年轻人将盲盒开箱、旅游打卡等内容转化为圈层互动资源,他们通过短视频、图文分享提升个体影响力,推动青年消费形成“消费—传播—再消费”的闭环传导机制。此时,兴趣圈层既是消费场景又是传播渠道,圈层内“他人推荐”的作用远超传统广告效应。
四是圈层文化沉淀推动青年消费价值范式转型。例如,环保社群通过践行低碳消费,将商品选择提升为生态责任的表达方式;而二次元圈层则通过内容共创,使消费行为转化为文化参与的重要途径。这一消费转型的本质,是圈层文化对消费价值的重构,青年群体不再被动接受商品价值,而是通过圈层互动为消费行为赋予情感联结、价值观表达等深层意义。 (如辉 辑)
上一篇:央地协同成果丰 融合发展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