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吴婧涵 通讯员 鲁苗苗
“目前,园区电线改地埋工作已完成40%,预计下月完工。”“企业反映的出入口路面改造方案已敲定,正在对接施工单位。”7月4日,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气氛热烈,村两委成员正围绕蛤蟆垄产业园“三通一平”改造工程展开讨论。这个承载着全村致富梦想的老工业园,即将迎来蜕变新生。
2002年,白沙村因水库建设整村搬迁,如何让移民“移得出、安得下、富得起”成为首要难题。“下山脱贫关键要找对致富路!”村党总支书记郑日福回忆起当年村党组织的抉择:顶着“农业乡镇办厂不现实”的质疑,村党组织大胆从划拨给移民的旱地中提留60余亩土地,打造蛤蟆垄产业园出租办厂。
经历两次招投标失败后,村民疑虑重重:“场地租不出去怎么办?”“搞工业能成?”而村党组织并未放弃,鼓励党员干部试水创业。凭借毗邻江西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木材资源,白沙村以定制家具、生态板材加工为园区的主导产业,首年盈利20余万元,逐渐打消了村民的顾虑。随后几年,园区深加工基地落成,形成一套完整的木材粗加工、精制造产业链,吸引了村内千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但走过鼎盛期的老园区,逐渐显露出企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陈旧的短板。要让土地生金,必须腾笼换鸟。2024年,在厂房租约到期之际,白沙村抓住机遇启动重整,组建兴村公司整合全镇资源,争取政策支持,将老旧产业园提档升级为现代化园区,优化园内“低小散”企业布局,让土地重焕生机。
白天,村干部逐户走访企业,搜集改造需求,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多元企业入驻园区。晚上,他们汇总当日信息,制定推进方案,并与设计单位沟通对接,绘制改造蓝图。在新蛤蟆垄产业园建设的方案里,不仅规划打造了高标准的生产厂房,还配备了先进的环保设施和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带动年产值突破8亿元。
上一篇:青春激情燃动乡村热土
下一篇:高温持续,湖南“桑拿”模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