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陈宁 “抓执行就是抓治理。” “多办一件执行案件,就少一起报警,就少一个风险隐患。” …… 不久前,浙江省诸暨市党委统筹法庭执行工作现场会上,来自乡镇街道的党委书记、派出所所长和法庭庭长们发出这样的共鸣。 这并非口号,而是将法庭执行力深度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后,最真切的实践强音。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诸暨市人民法院获悉,近年来,诸暨法院把深化执行“一件事”改革作为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一体推进平安法治建设的突破性抓手。2024年5月以来,全市23个镇乡街道党委统筹执结案件2213件,源头化解纠纷2271件,精准兑付“纸面权利”5183.9万元。数字背后,是诸暨法院构建完善“党委统筹、平战结合、闭环治理”执行新模式的生动注解。
党委统筹
走进诸暨市枫桥镇社会治理中心,一场由镇党委副书记陈挺主持的“庭所例会”正在进行。“上周执行成果有所上升,法庭要记得总结经验。”“被执行人王某的案子我知道,我通过他的亲戚去做做工作。”……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以及村社负责人等与会人员围绕在手执行案件逐一分析研判,现场敲定协同攻坚方案。 这种由乡镇党委统筹、基层站办所等多部门力量联动配合的工作格局,正是诸暨法院执行新模式的核心引擎。 2024年,在上级法院统一部署下,诸暨法院乘势而为,依托市委政法委建立的《镇乡(街道)政法分管领导统筹指导基层政法力量工作机制》, 推动5家人民法庭辖区所在乡镇党委全覆盖召开法庭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乡镇党委统筹执行工作意见》等指导性文件12份,在全市基层扎牢“党委深度统筹、法庭有力执行”的工作根基。 曾几何时,法庭执行如“孤身闯关”的独行侠,力量薄弱、效率难显;如今,法庭与各站所“肩并肩”,触角更“纵向贯通”直达村社末梢。 “周法官,被执行人蒋某昨晚在村里现身。”诸暨市人民法院璜山人民法庭庭长周培洪着实惊喜——刚将案件线索同步发送至璜山镇社会治理中心,次日村级网格员的信息便“精准直达”,这起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而未能执结的案件瞬间迎来转机,最终在村社的协助下,成功得以化解。 “执行案件的本质是未化解的矛盾纠纷。”诸暨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键道出初衷,“我们将法庭执行工作融入党委领导的治理大格局,进一步完善‘法院主责、站所联动、村社协同’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执行领域的深化实践。”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诸暨法院5个人民法庭依托村社力量查找被执行人2267次,协同化解纠纷453件,辖区涉执矛盾纠纷持续下降。
双月巡回
4月18日破晓时分,诸暨市牌头镇社会治理中心作为牌头片区集中执行行动的“指挥中枢”热闹非凡,牌头镇政法副书记坐镇调度,法院副院长、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协同指挥,电子屏上实时更新着执行干警的定位轨迹和现场回传画面。 “长期隐匿行踪的王某已被控制。”“吴某拖欠的劳务工资款一次性付清了。”……对讲机里捷报频传,短促指令声此起彼伏。 这一高效联动的场景,是诸暨法院探索建立的“片区巡回集中执行”常态化的生动缩影。 这一模式萌芽于之前一起案件的执行。 电话空号、户籍地无人、名下也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人等着赔偿款继续治疗……诸暨市人民法院牌头人民法庭在会商会议上,将该案核心难点上报镇社会治理中心协商化解。镇社会治理中心立即将该案列为重点攻坚目标,协调派出所民警、网格员、村干部等力量,迅速锁定王某的藏匿线索,由法庭干警和派出所民警提前蹲点守候,形成合围之势。最终,王某被拘传到案,并当场支付4.5万元货款及相应利息,案件圆满执结。 这次精准打击的成功实践,点燃了执行模式创新的引擎。 “突击式协作只能破解个案‘堡垒’,难除辖区执行痛点。唯有构建一套依托乡镇党委统筹力量、以综治中心为‘桥头堡’的协作新常态,方能实现执行质效的系统性跃升。”诸暨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仙萍感慨道,“激活基层治理网络的‘末梢神经’,正是执行难破局的‘密钥’。” 于是,一套机制迅速成型:诸暨法院以5家人民法庭辖区为基本框架,把全市划分为几个执行片区,每两月开展一轮片区巡回集中执行。行动期间,中心乡镇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作为指挥中枢,由镇(街)政法分管领导统筹,法庭与派出所“双长”坐镇,网格员、调解员、村干部等基层力量协同配合,形成执行联动“铁三角”。 据统计,今年以来,诸暨法院已开展巡回集中执行两轮,拘传351人,执结269件,到位金额582.71万元。作为先行试点的牌头法庭,执行到位率等核心指标环比优化14个百分点。
多元解纷
强制执行仅是手段,实质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才是司法的核心价值和深层追求。 2024年,枫桥镇吴家三兄妹的继承权纠纷在诸暨市人民法院枫桥人民法庭一审判决,吴家老大就是不肯将拆迁款分给弟弟妹妹,案件进入执行阶段。 为真正让兄妹解开心结,枫桥法庭通过镇社会治理中心,协同镇司法所、妇联、调解组织和村干部联合开展矛盾化解,各方力量开展释法说理,不时温声劝解,化解着兄妹间的心结。 最终,在情与法的交融中,案件实现和解,近200万元的拆迁款全部分配到位,三兄妹握手言和。 “综合治理执行难最大的价值,就是将定分止争理念贯穿审执全链条。”诸暨法院执行局局长傅铁军深有体会。 执前,依托“共享法庭+网格”体系,以亲属劝诫、后果警示打好执前督促“组合拳”;执行中,依靠属地党委统筹各方聚力攻坚;在执行的“后半篇文章”中,不仅依靠法院干警的强制威慑,更辅以乡镇干部、村社书记等柔性力量的耐心协调,力求解开心结,实现履行或和解。最后,通过案例宣传营造守信践诺的法治氛围。 陈键说,从党委统筹综治中心的高效调度,到被充分激活的“枫桥式”基层治理队伍的力量展现,诸暨法院探索的执行模式有力证明着“抓执行就是抓治理”的深层逻辑,也将努力为新时代执行篇章注入更多“枫桥经验”的鲜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