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传媒产业大视点)
重点公司基本情况
备注:股价取自2025年7月4日收盘价;除大麦娱乐外盈利预测采用WIND一致预期;大麦娱乐财年截至3月31日。
现场音乐市场持续活跃,音乐节保持较快增长。
据道略音乐产业研究院:①2025年5月中国演唱会市场持续繁荣:5月总演出场次达330场,同比增长20.9%;5月全国演唱会观众达448.4万人次,与2024年4月(364.0万人次)相比,同比增长23.2%;5月票房总收入达33.33亿元,较2024年同期有小幅增长。②2025年5月中国音乐节市场增速较快:5月全国共举办音乐节79个,同比增长41.1%;5月全国音乐节观众达254.5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加了72.1万人次,实现同比增长39.5%;5月,全国音乐节演出票房收入8.75亿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6.47亿元,增加2.28亿元(35%)。
“演出+”成文旅深度融合推进器,带动效应放大。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的拉动比达1:4.8,即门票花1元,周边消费4.8元。2025年3月,三亚周杰伦“嘉年华”演唱会3天吸引场内观众12.74万人次,82%来自岛外;场外聚集粉丝3.4万人;全市重点监测的77家旅游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飙升至81.57%,同比提升近6%,演唱会直接带动综合消费11亿元。南宁周杰伦演唱会三天吸引17万人次流入,拉动经济效益突破10亿元。2025年3月,刀郎演唱会开唱前,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量增幅达550%。“演唱会/音乐节+文旅”联动模式表现突出,大型现场音乐演出带动酒店住宿、餐饮关联消费效果明显。
量价齐升逻辑顺畅,政策助力行业扩容。演出经济具备溢出效益,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潜力较大。以大型演出为契机,通过线下演出拉动当地的消费,正成为不少城市的主动行为。多地出台文旅奖励政策,注重演出市场规范化,以切实奖补政策引导演艺产业蓬勃发展。展望未来,演出行业增长可看长远。一方面,旅游演艺和演唱会以外的大型演出(如体育赛事、脱口秀等)等线下演出品类无论从场馆还是观演人数看都有较大渗透率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演唱会等大型演出尽管场馆趋于饱和但需求扩容支撑下价增仍有空间。
看好线下演出市场投资机会,静待旺季催化。暑期演唱会等线下演出市场“旺季”来临,演唱会持续高温,和文旅市场共振下,旺季演出市场有望迎来新高峰。推荐大麦娱乐,关注猫眼娱乐。
风险提示: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政策与合规风险、测算偏差和研报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作者:
康雅雯 | SAC编号:S0740515080001 | 邮箱:kangyw@zts.com.cn
晏诗雨 | SAC编号:S0740523070003 | 邮箱:yansy@zts.com.cn
本篇报告全文请参照中泰传媒互联网团队7月6日外发的《演出行业跟踪:现场音乐持续活跃,“演出+”成经济推进器》,内容以正式报告为准。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传媒互联网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传媒互联网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团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