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区人民法院、海港区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发布秦皇岛全市首份《长城文物司法保护令》,以法治手段严厉打击文物破坏行为,同时推动建立“司法+行政+社会”协同保护机制,筑牢长城保护法治屏障。
2022年5月,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区人民法院专门设立了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法庭集中管辖秦皇岛全市辖区范围内的涉长城文化资源和长城保护的一审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
法庭成立以来,起草了两份关于长城保护的司法建议,并审理九门口长城券门涂污案、界岭口长城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等有影响的典型案件,将长城司法保护推进到新阶段。
2022年10月,法庭受理了首件跨区域集中管辖的侵害长城本体损害赔偿案件,这起案件也是由文物和长城保护专家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的首起案件。法庭经审理认定,被告朱某某在九门口长城券门城墙涂污文字行为破坏了长城历史及环境风貌的自然性、原始性、完整性,损害了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权益和精神文化权益,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于是当庭宣判被告朱某某支付长城修复费用,在全国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此案入选河北省法院2023年“十大典型案例”。
2024年11月20日,法庭受理了开发区检察院提起的长城保护范围内堆放生活垃圾行政公益诉讼案,督促相关部门履责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筑牢长城生态保护司法屏障。
法庭还在板厂峪、花厂峪、桃林口、界岭口四处秦皇岛长城重点区段建立法官工作站,实现长城司法保护力量对全市范围内长城文化资源的有效辐射并联合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长城保护司法联席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合力构建长城文化保护专业立体环线。法庭结合秦皇岛市重点打造十个最美长城村落及山海关区打造“长城人家特色文化主题村落”系列活动,推出一系列助力乡村振兴,优化提升旅游环境的司法服务举措。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