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近日,江西省九江市首次城乡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正式启动,旨在科学系统“把脉”全市生态环境本底状况,其中鸟类生物多样性是监测的重点。
此项监测工作由九江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九江市青山绿水自然保护中心志愿者和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专业力量共同实施。工作组深入全市布设的13块代表性生态样地,系统观测记录样地内的鸟类种类、数量等信息。截至目前,第一轮覆盖全部样地的实地监测任务已顺利完成。
为高质量推进此次监测工作,九江市生态环境局周密部署。前期,组织市县监测人员参加了专业的样地监测技术培训,强化理论基础与实操技能。同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提前完成了所有监测样线的精确布设和落图工作。在实地监测阶段,工作组科学选择鸟类活动最为活跃的清晨和傍晚开展工作。团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特别邀请了资深鸟类识别专家全程参与现场观测,极大提高了物种辨识的准确性。为严把数据质量关,本次监测建立了严格的质控“三审”程序——对现场记录的原始数据、汇总表格及物种照片进行多层次审核,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为后续生态评估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轮监测成果喜人。工作组在多样化的城乡生态质量样地栖息环境中,共记录到鸟类53种。监测数据显示,其中以常年栖息本地的留鸟为主,包括斑姬啄木鸟、凤头鹰、黑鸢、红隼、红脚田鸡等具有生态指示意义的物种。这份初步的“鸟种清单”,为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变化趋势奠定了科学基础。
监测中,工作组也常遇到本地热情的观鸟爱好者。在九江市永修县白莲湖湿地公园样线旁,资深“打鸟人”谭女士兴致勃勃地向工作组展示她拍摄记录的本地珍稀鸟类照片。“我们永修的山水好,鸟也多。”谭女士的话语间洋溢着对家乡生态环境的自豪。
“这项监测工作是科学认识九江生物多样性家底的关键一步。”九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开展周期性监测,动态掌握生态质量变化,为生态保护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全力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下一篇:低空经济催生“飞手”考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