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杭州7月6日电 2025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年会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7月4日在浙江湖州举办。北京达道至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创新咨询部总监吴功照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机构把握低碳转型机遇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实现智能决策、创新产品服务。金融机构需优先布局动态ESG数据整合、绿色资产穿透式管理、气候风险评估三大能力。
北京达道至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创新咨询部总监吴功照接受专访吴功照表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金融机构需定位绿色低碳客群,拓展高质量发展优质潜客,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北京达道至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道至简”)通过动态ESG数据整合,聚焦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界定标准为参考梳理重点关注领域,构建科学的绿色企业和转型企业评价模型。针对全国存续满一年的逾7000万家企业进行了绿色、转型与可持续风险的贴标,协助金融机构识别、拓展响应国家及行业绿色低碳政策发展方向的优质客户群体,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提升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业务的规模和质量。
吴功照表示,AI、区块链等技术的颠覆性突破正在改变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逻辑。大模型在绿色金融的创新潜力确实远超传统技术,以AI大模型解读绿色金融标准为例,大模型在多种报告解读的准确性、增强可解释性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绿色融资识别的重点是厘清目录统计,需要银行提供哪类材料进行证明。在深度解读绿色金融标准文本、挖掘标准涉及的大量行业政策要求、识别项目绿色属性并对标至不同口径的绿色金融目录标准等方面,都离不开大模型技术对语言数据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绿色金融业务边界相对清晰,大模型知识生成的范围可控,也使得其在绿色金融标准解读场景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能够得到保障。
区块链技术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升了透明度、流动性和全球可及性,并显著降低交易成本。金融机构与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可靠的碳排放溯源与追踪,将实体经济的减碳行为精准定价为可融资标的,有效解决了汽车、光伏等复杂产业链带来的信息割裂、信任缺失、协同低效、合规复杂的挑战,协助金融机构在零碳经济领域拓展新的业务机遇,如开展零碳园区开发贷款、分布式储能专项融资和新能源汽车全链条金融等业务。
吴功照表示,构建更开放、创新的绿色金融生态十分必要。开放的生态能够打破数据壁垒,促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的数据共享与合作,统一数据标准;此外,通过生态内各方协同创新,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分摊技术研发和应用成本,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与交流,更有效地引导资金流向真正可持续的领域和项目,加速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
北京达道至简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创新咨询部总监吴功照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本次会议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湖州市人民政府和浙江省金融学会主办,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湖州市金融学会承办。
编辑:姜楠
上一篇:马斯克最新回应: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