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新质生产力 交通新动力”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京举办,上海海事大学科技团队携10项科技成果亮相展览会。参展的10项科技成果包括交通运输可信数据空间、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甲醇增程动力船舶、多式联运枢纽综合评价体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机械远控模拟系统、大型起重机械状态监测与评估系统、全球船舶动态监控与航海保障互联网服务平台、极地航行通信保障技术。这些参展成果,凸显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要素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聚集与应用。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上海海事大学设立的交通运输可信数据空间实验室,以“可信数据空间”为核心,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实验室聚焦数据信任建立、融合共享与安全保障,通过“可用不可见”技术实现“数聚交通、信任互通”。结合智能算法与行业场景,解决数据孤岛和隐私风险问题,运用AI大脑和场景撮合技术打造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全球交通数据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CLS)是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标准建立的一个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制度(SFCS)运行平台。协会是由上海海事大学发起设立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于今年3月20日正式成立。协会以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为产业保驾护航,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价值创造,推动航运及相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甲醇增程动力船舶项目,目前已建成2艘甲醇增程动力示范船,实现能耗与安全性能的双重突破;完成6艘甲醇动力船舶改造,攻克燃料低温冷启动与腐蚀性技术瓶颈。团队首创船用大功率甲醇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显著提升能效与环保水平,新建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传统燃料降低超90%,改造船舶年节省燃料成本超30%。
此次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由交通运输部主办,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突出展示国内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城市交通及交通运输新业态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期间举办了多场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实践宣介活动、产业对接和投融资洽商活动,为全球交通运输及相关领域企业和机构搭建成果展示、产品发布、项目推介、合作交流、投资洽谈的开放型国际展示与合作平台。
原标题:大数据、AI、新能源都用上了!沪高校科技成果亮相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