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RNA,这项站在生物医药领域最前沿的基因技术,正在经上海科创企业“穿花授粉”登陆云南——给各类农作物的病虫害以精准致命打击,却对自然生态“毫发无伤”。本月初,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玉溪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驻昆明办事处共同主办的“2025沪滇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在云南玉溪举行。交流中,荣膺2024“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小微企业组一等奖的上海硅羿科技携RNA生物农药创制,与云南邦复晟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为高原绿色农业与生态保护带来最IN的科技利剑。
绿色农药迎来颠覆式技术
“RNA(核糖核酸)杀虫剂应用于田间”,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这项被称为农药史上“第三次革命”的科学突破,离我们一点也不远。去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上海硅羿科技带来一瓶十分普通的药剂,却让它从众多高科技前沿项目中脱颖而出——“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RNA生物农药,用RNA技术精准‘狙击’害虫,却对土壤和水源‘零伤害’。”在创始人唐雪明的心目中,打疫苗可以帮助人类,众生免受许多常见疾病的侵扰,RNA生物农药就如同打疫苗,保护农作物获得预防某些病虫害,甚至获得终生免疫。
不同于传统农药,RNA农药无毒、环保、精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几乎没有负面影响,目前,基于SIGS(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喷雾诱导基因沉默)的RNA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创新是全球农化领域研究的重点,被称为第三次农药革命的核心产品,也被列为我国“十四五”农药产业优先发展目标。2023年,美国FDA批准了全球首款喷雾型RNA杀虫剂“Calantha”用于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成为SIGS用于病虫害防治领域的里程碑。RNA杀菌剂的研究也方兴未艾,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在我国,首家RNA生物农药公司诞生于上海。公司创始人唐雪明,长期从事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生物安全检测与评价功能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既是上海交通大学首席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一名从海外归来的科技创业者。”目前,我们已成功开发出15款产品,涵盖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三大领域,并率先获得中国首份RNA生物农药命名函,并累计获得8张命名函。未来,这些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我国农业体系,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随后,在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硅羿科技“RNA生物农药绿色制造”项目再次斩获大赛最高奖——卓越奖。全球首个产业化标准,登记测试了全球第一个RNA杀菌剂和我国第一个RNA杀虫剂……此次走进云南,唐雪明和团队,带来了国际领先水平的RNA生物创制技术,以及一整套平衡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低碳减排的综合解决方案,希望走出一条让RNA植物保护剂赋能传统农业绿色升级的高科技之路。
目前,上海硅羿科技已经建立了大片段双链rna人工智能算法、高效细胞工厂和一体化制剂工艺,具有“场景强、需求刚、路线特、产权独”颠覆性技术首创优势。硅羿科技董事长唐雪明雄心勃勃,希望“颠覆性技术”在沪滇科技交流合作中,为我国西部高原农业发展久久为功 。“我们不仅要把科技前沿的RNA农药带到云南,还要通过RNA技术改造当地的土壤微生物,以减少云南农业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沪滇科技携手创新策源能力
自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与云南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上海市科委与云南省科技厅积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以机制建设为基础,以合作项目为抓手,以平台载体为纽带,以人才培育为根本,扎实推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科技支撑作用。在沪滇省市战略合作框架下,两地科技部门从顶层设计上不断优化合作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一大批优秀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7月1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玉溪市人民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驻昆明办事处共同主办的“2025沪滇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在云南玉溪举行。本次活动以“沪滇跨区域协同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生态环保、生命健康、高原特色农业、新能源等重点领域,组织了两地100余家有关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并现场对接洽谈。
2025沪滇科技合作交流活动期间,上海市科委与云南省科技厅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对口合作协议(2025-2028)”。上海交通大学与玉溪市政府等两地20多家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签署了一批沪滇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推动更多先进适用技术在云南落地生根,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助力合作共赢。“科技手牵手”U35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科教共建行动——走进云南活动正式启动,标志着新生代科学家们作为生力军,续写沪滇科技合作的新篇章。
原标题:《RNA农药给高原农业“打疫苗” 沪滇合作带前沿科技飞抵“彩云之南”》
栏目编辑:马丹 题图来源:上海市科委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马亚宁